商业地产的多元化陷阱
张宇良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是根本;住宅地产,短平快是杀手锏。从住宅领域总结的“短平快”策略屡屡应验的同时,把目前的商业地产看做是住宅地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忽略了商业地产的本质是经营,而非地产,是多元化的理念根源。
张宇良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是根本;住宅地产,短平快是杀手锏。在商业地产这个新领域,是坚持专业化,还是选择多元化,已成为首要课题。
一般来讲,当前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被动多元化战略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商业地产新领域,传统住宅开发商,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土地获取上毫无优势可言。
我国土地市场由政府度假垄断,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法人被动招拍挂,低价推波助澜,在所难免。在住宅地产领域,“关系”和资本可以获取优势土地,但在商业地产领域,所能整合的商家资源、运营能力,泛商业地产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降低门槛的利器。在传统领域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利用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包装后成为能够推动城市商圈升级,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提升区域形象的整合平台。
比如儿童职业体验馆的企业,时下就凭借在这个领域的品牌到处拿地,开发购物中心;比如传统领域的茶叶企业,包装集物流、产业研发、交易的“茶城”,同样攻城略地;比如做皮货生意的海宁皮革城,金恒德汽车城,动辄就是上千亩土地,甚至于瓷器生产企业包装拿地的“瓷都”、红酒之都、盐湖城、巧克力主题公园、丝绸博览馆为核心的综合体等等。至于百货、超市、影院、家居企业、物流企业想在商业地产领域分一羹杯就更不可胜数。
临渊羡鱼的传统开发商,在原有领域积累的资金和自信,在新领域沦为弱势时,多元化发展应运而生。多数企图利用资金整合技术、管理、品牌、人才等资源,短期借船出海,未来利用新模式低价拿地。
其次,房地产行业链特征,埋下了多元化的种子。
众所周知,房地产产业链条长,与其他许多国民经济的行业之间有很高的关联性,与建筑、家电、冶金、轻工、化工、机械、建材等50多个产业密切相关。同时,在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涉足到一些新业务,如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中介、房地产策划等。而近年来,小额信贷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领域,也被众多房地产企业所染指。
从住宅领域总结的“短平快”策略屡屡应验的同时,把目前的商业地产看做是住宅地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忽略了商业地产的本质是经营,而非地产,是多元化的理念根源。导致,原本打算借助外脑,外包招商、运营业务的初衷,变成了对新模式的探索。产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四不像地产等等新领域,也是骤然升温。
回到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没有绝对优劣,事实上,专业化是任何一个企业开创独特的盈利模式,获得核心竞争力,领跑行业,有所作为的必经阶段。而多元化,是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且保持大型集团业绩相对稳定,不受某一行业周期波动的不二之选。
那么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选择标准,就是企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商业地产,尚不知这个行业的本质是商业经营而不是地产开发,尚不知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该选择哪个的时候,贸然多元化,只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尤其资金、人才、管理方面的一蹴而就,很可能导致未来一涌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