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低调务实的央行副行长
“外管能手”、“低调而不失改革意识”,这些都是外界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的评价。在1985年毕业后,胡晓炼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直至2004年8月升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前,她在外管局工作将近20年而没有离开过。
“外管能手”、“低调而不失改革意识”,这些都是外界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的评价。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首批学生,在五道口的3年为胡晓炼打下了扎实广厚的学术功底。因此,一路从外汇管理局局长到央行副行长,这位“学者型官员 ”的仕途被外界认为是顺理成章。
年龄最小的学生
1981年秋,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公社尚未启用的一个卫生院,几栋再简陋不过的小楼里,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正式成立。1982年3月,胡晓炼成为81级中的一位。与另外17人来到京城西北角的五道口,共同学习3年,当时年仅23岁的胡晓炼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与其他同学相比,少了上山下乡的复杂社会经历,谦虚而有些内向,并不算抢眼。
首批18名学员毕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进入了金融机构,而“五道口”在23年后的今天也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黄埔军校”。
“沉着、镇静且非常有能力的。”这是胡晓炼的老师、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对胡晓炼的印象。
在1985年毕业后,胡晓炼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直至2004年8月升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前,她在外管局工作将近20年而没有离开过。她几乎有外管局内部所有主要部门的工作经历,从政策研究到政策制订,以及外汇储备具体管理,无一不涉。
在外管局期间,胡晓炼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汇管理理念,对外汇储备运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外汇市场建设方面等问题均有不俗见解
胡晓炼以前在外管局的一位同事对其评价是,“谨慎,低调,不事张扬,但在研讨问题时却少有 空话 、 套话 ,思维敏捷。”
与此同时,胡晓炼的改革意识也让与她共事的人记忆深刻。
2004年6月,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的胡晓炼在一次汇率体制高级研讨会上发言完整阐释了其外汇管理思路,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之一。当时她说,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特别要为“外汇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
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推动者
2009年7月,胡晓炼卸任外管局局长一职,成为央行专职副行长,分管货币政策司和当时正在筹备中的货币政策二司,该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关的工作。
“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的推进力,哪项改革先进行不仅要取决于主观设计,同时也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胡晓炼表示。
2010年7月,时值人民币汇改五周年之际,胡晓炼以央行副行长身份在16天内发文五篇谈人民币汇率,向国际社会亮明中国的态度——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胡晓炼的文章显示了中国进一步推进汇率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胡晓炼认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就是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涉及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有序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大家目前争议比较大的是,这里有没有一个合理的、约定的顺序?哪项改革是另一项的前提条件?或者哪个东西必须在哪项改革之后才可以完成?”胡晓炼指出,目前央行态度明确,“改革一定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过程。哪个改革政策能走得更快,既取决于主观设计,也取决于当时的环境、条件。”
她指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金融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也是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