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投资有巨大潜力可挖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今天将开始访华之旅,并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这种规模小、档次低的现状,说明中俄投资成长空间大,前景看好,未来可能进入提质增量的快速发展阶段。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今天将开始访华之旅,并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由于中俄两国近年来都面临相当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们普遍关注中俄如何强化经济合作机制,实现抱团取暖。不过,相比较贸易、能源合作而言,中俄经济合作的最大不足是相互投资很弱,成为拖后腿的短板。这是未来中俄抱团取暖时需要着力探讨的话题。
目前来看,中俄优先发展的依然是贸易合作,中俄此前已经确定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争取达1000亿美元,2020年前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这个目标相当客观现实,但仍有俄罗斯专家认为定得不高,要求再进一步,定在4000亿美元上。笔者认为,相对于两国贸易总额和双边贸易规模,没必要太超前,因为俄罗斯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才8000亿美元,如果目标设为四五千亿美元,和中美、中日贸易额大体相同,将可能达到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量的一半,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审慎乐观看待中俄贸易的发展,仅仅围绕能源合作,中俄每年就能实现100亿美元的增长,这足以确保中俄贸易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仍能维持稳定。
因此,接下来真正需要中俄努力解决的问题是投资难题。受历史因素限制,中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都把自己定位为吸引投资国家,重视自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几乎不考虑对外投资,更别说针对彼此进行投资。中国企业这些年虽然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但是投资经验不足,也比较偏好市场更加成熟的欧美等国,俄罗斯企业也有类似的考虑,彼此投资的意愿都很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经济合作在贸易方面推动比较顺利,在投资方面相对缓慢。据统计,到2012年底,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仅接近50亿美元左右,其中近一半是最近四年进行的,势头猛但规模不大,每年大约在3亿到6亿美元间波动,投资规模占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还不到1%。俄罗斯对华投资更是在3000万美元左右,不到中国吸引外资和俄罗斯对外投资规模的千分之一。与此同时,现有投资项目普遍档次不高,一般都是在资源开发、建筑、轻纺等领域,缺乏高端产业、高科技产业方面的投资。
不过,这种规模小、档次低的现状,说明中俄投资成长空间大,前景看好,未来可能进入提质增量的快速发展阶段。要从低起点快速推动中俄投资,两国有必要在如下方面加强合作:首先是推动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不必拘泥于独资形式,股权投资、财务投资、绿地投资都可以作为多元渠道。
其次是投资主体应多元化。从中国对俄投资来看,国企往往是投资主力,实体贸易型企业多,金融服务类企业较少。不过,中国的银行业在俄罗斯市场除了向中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外,现在也开始为俄罗斯企业服务,这是一个积极的动向。此外,两国政府在大力推动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中俄需要通过加强投资合作抱团取暖,但是这种“抱团”的全部内容不能只是国有企业、大项目层面的合作,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意义同样重大。对外投资的风险性很大,政府有必要发挥平台作用,为本身具有财力、信息方面弱势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支持。▲(李东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任鑫恚
【作者:任鑫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