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达标无悬念 但中国经济并非安枕无忧
上周五(10月18日)公布中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反弹至7.8%,结束此前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势头;不过在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未来走势分歧较大。产能过剩、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都可以往后拖,但是拖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强度。
上周五(10月18日)公布中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反弹至7.8%,结束此前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势头;不过在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未来走势分歧较大。
得益于“稳增长”政策支持,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一如预期反弹至7.8%。尽管受基数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略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但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未改,全年实现7.5%增长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
中金公司看法中性
国内投行中金公司的看法相对中立,认为未来前景“不喜不悲”,重申本轮复苏将会延续,但是反弹高度有限,该机构认为,GDP同比增速在7.5%-8.0%的区间上有望维持到明年二季度。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称,9月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势头总体上平稳,央行近期的公开市场净回笼也主要是为了对冲巨额的资本流入,不应解读为货币紧缩,而且中期看通胀导致货币紧缩的可能性小,因而没有理由对经济前景悲观。
但同时,过于乐观的基础也不存在,经济增长并没有特别强的外部和内部动力。外需方面,过去两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进一步体现,外需难以大幅上升。
内需方面,增长已稳,政策将更多关注调结构,不会对投资持续大幅刺激。中金预计明年政府可能将GDP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到7%。在此背景下,政府不会继续大力度地刺激投资;同时,货币政策受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制约,也不会明显放松。国内投资增速未来继续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因而中金重申,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限制了增长反弹的高度;由于中国潜在GDP增长存在放缓的趋势,明年下半年随着今年鼓励投资的政策拉动效应逐渐消退,GDP增速将再度下降。
央行委员:4季度政策或偏中性
而在政府着力促改革的大环境中,4季度央行政策立场可能放松经济保底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日前表示,今年3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增速回升主要是由于保底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内需。目前来看,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正在转变为更加中性或中性略紧。
中国证券报周一报导,宋国青表示,因为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三季度宏观调控的总基调在一定程度上是强调保下限。三季度出现的经济增速回升主要是由于保底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内需,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
他同时表示,目前来看,宏观调控政策正在转变为更加中性或中性略紧。财政资金继续发力的可能性不大,四季度总需求环比增速可能略有回落。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总需求同比增速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
他认为,如果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持续高于3%,可能引发政策收紧。如果过一段时间后,猪肉价格出现回落,则政策收紧的压力又会减小。目前来看,贷款利率并不高,存贷款利差增大主要是存款利率偏低。
媒体:中国经济警报未除
国内知名媒体新民网日前撰文警告称,中国经济的系统性警报并未解除。文章指出,中央政府目前正在逐步推进去产能过剩化进程,这会使一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更会使一些民营企业优胜劣汰,在短时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此外,政府还需面对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如何平稳解决,处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如何控制,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如何化解等问题,这些都是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上的系统性风险哪怕爆发一个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怎样将这些定时炸弹的引信去除,则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棘手难题。当然,产能过剩、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都可以往后拖,但是拖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