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催生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手段革新
虽然电商可以根据相关行业客户的经营以及销量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以订单为基础进行的大市场分析能力仍然缺乏。从近期电商、互联网企业的动向来看,之前出现的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模式开始融合,逐渐形成大互联网金融业态。
虽然电商可以根据相关行业客户的经营以及销量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以订单为基础进行的大市场分析能力仍然缺乏。这些因素决定了电商的风控仍然存在短板,而要在这方面进行经验和优势积累,似乎又要付出很多额外的成本。专家分析,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历经经济周期和行业变迁的考验,还不得而知。由此可以判断,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与其说是撞击,不如说是融合和互补。
从近期电商、互联网企业的动向来看,之前出现的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模式开始融合,逐渐形成大互联网金融业态。先是百度、京东申请设立小贷公司,之后以易宝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也开始在供应链融资上发力,加之此前掀起巨浪的阿里小贷和P2P网络借贷公司,信贷似乎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不约而同的进军方向。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讲,金融行业与社会制度、技术、需求紧密相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爱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融资问题,单靠我国传统的金融服务是无法解决的,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恰恰能弥补传统金融成本大、速度慢的弊端,比如说阿里小贷,迄今已为不少线上商家提供了小额信贷。
李爱君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之所以开始青睐信贷业务,在于其可以解决资金配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原来民间融资需要中介,现在通过互联网双方可以面对面交流,原来中介的角色恰恰被互联网金融取代了。这也意味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探索,必然会产生新的机构、服务方式和产品。而从制度的设计来看,如果顶层设计想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让民资进入金融领域,也是成本最小的。
不仅仅是阿里小贷,据预测,京东拟设立的小贷公司也将针对其卖家和供应商开展业务。事实上,在此之前京东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上与多家银行开展合作,积累了大量长期而完整的交易信息,加之京东充裕的现金流和商业信用,业界普遍看好其从电商平台用户挖掘客户的潜力。同时,一些正在兴起的互联网企业也试图从小微商家入手,通过切入和积累信息流,来尝试操作供应链金融。
业界人士分析,相对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实际上是信用评价体系与风险控制手段的革新。阿里金融的数据化运营模式,苏宁、京东等电商多从供应链金融角度切入,均意味着,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本。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打的都是经营信用的招牌,即从数据中挖掘信用。这种信用不仅仅是对客户信誉的评价,而是根据商家的现金流量、销售额、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客户还款能力的综合判断,更多的侧重于数据分析和辅助手段控制风险,在信用风险评价中加大了定量分析的比重,而并非银行采用的依赖于对客户的还款意愿、人品等定性分析。
在电商之外,一些成立较早的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因为积累的用户数据信息较多,也在挖掘用户信用价值上开始了大胆试水。以“我爱卡”为例,今年5月份,凭借其技术和数据支持,推出了个人信用管理平台“信用宝”。而与一般P2P网络借贷不同的是,“信用宝”只提供信用管理和居间服务,在分析和评估用户信用和风险的基础上,再借助其向银行或者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贷款。
这种“互联网金融版”的信用评级技术,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各有利弊。通过客户信息挖掘,据此测算信用额度和利率,而利率高低则与风险大小相匹配,辅以账号、降低客户评价等措施与信用等级捆绑,就比传统银行在促使客户还款上有了更多的手段,还可通过上下游供应链,利用客户关系的稳固度来进行风险防范。
然而,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解决的仅仅是银行三大风险中的信用风险,但是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防范却没有跟进。众所周知,内部风险控制是银行风控的重要内容,完善的公司治理旨在防范内部员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这也是监管层对银行经营严格监管的重要原因。
而且,电商的信用评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判断单个客户的现金流,依据的是以往的信用记录,但是对客户未来的市场风险以及行业周期判断上却仍缺乏专业的研究。而这些却是银行、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这些机构对行业演变以及市场状况调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比如说国际金融危机后,眼镜、玩具等沿海传统制造业出现的国际订单下滑、出口转内销,以及去年以来钢价、煤价的剧烈变动,相关风险可以提前预防。
虽然电商可以根据相关行业客户的经营以及销量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以订单为基础进行的大市场分析能力仍然缺乏。这些因素决定了电商的风控仍然存在短板,而要在这方面进行经验和优势积累,似乎又要付出很多额外的成本。专家分析,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历经经济周期和行业变迁的考验,还不得而知。由此可以判断,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与其说是撞击,不如说是融合和互补。这从近期电商与金融机构频频联姻上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