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靠性受质疑 东盟国家望与中国贸易
东盟、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昨日在文莱闭幕。《纽约时报》称,美国官员表示,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克里同李克强进行了双边会晤。“中国领导人在奥巴马缺席的东南亚驰骋纵横”,《韩国日报》10日评论戳到美国舆论的痛点。
东盟、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昨日在文莱闭幕。美国“拖欠债务的幽灵”在峰会若隐若现,让与会代表后背发凉。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国内问题的缺席则让舆论看到一个并不是那么“靠得住”的美国。俄罗斯《独立报》10日援引专家的话称,在对待东盟国家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相比美国更加坚定和具有连贯性,在这轮外交角力中,中国是赢家。
“中美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争夺影响力”,美联社9日以此为题称,会议有18个国家出席,但中美是两个重量级选手,虽然两国公开否认对立竞争,实际上却一直在争夺优势地位。菲律宾rappler新闻网10日题为“阿基诺戳刺中国:‘依法办事’”的报道称,阿基诺的声明可能会激怒北京,中国2012年指责阿基诺在东盟会议提出南海争端问题“无礼”。日本新闻网称,安倍与阿基诺三世9日举行会谈,表示日本将尽快向菲律宾出口海上巡逻船。
《纽约时报》称,美国官员表示,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克里同李克强进行了双边会晤。李克强表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克里则称,这种描述不是很准确,“我们认为你们比自己所说的发展程度更高。”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日说,李克强9日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在会场贵宾室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相遇并简短交谈。李克强阐述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提出香港人质事件问题。他指出,香港人质事件拖时已久,希望菲方高度重视并严肃对待此事,尽快予以合情合理解决。
“中国领导人在奥巴马缺席的东南亚驰骋纵横”,《韩国日报》10日评论戳到美国舆论的痛点。报道称,除了参加APEC会议的习近平主席,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在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频繁接触东南亚国家。中国领导人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上“总动员”,与中国迅速崛起引发的“中国威胁论”不无关系,美国通过外交政策上的“重返亚太”极力构筑对华包围网,并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不停制造话题,而中国领导人也希望通过外交努力对此加以化解。根据中国媒体统计,中国新领导层在过去半年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会晤。
西班牙“欧亚评论”10日说,习近平出席巴厘岛APEC会议,李克强出席文莱东盟峰会都引发地区关注。与之相反,奥巴马深陷国内预算争斗缺席两次峰会,令美国盟国担心华盛顿标榜的“重返亚太”的力量和可持续性。虽然这不能被夸大为中美在东盟影响力的晴雨表,但人们有种感觉,即华盛顿的再平衡战略正失去势头,尽管美国外交官信誓旦旦地保证美国承诺依旧。克里10日表示,由于台风来临,他将推迟对菲律宾的访问。法新社称,这是美国介入亚洲事务的又一退步。
“东盟国家期望与中国贸易”,俄罗斯《独立报》10日以此为题称,东亚峰会主要讨论经济合作问题,这一主题盖过南海争端。国立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卡尔涅耶夫表示,在对待东盟国家问题上,中国的立场看起来更加坚定和具有连贯性,“中国更注重亚太地区国家,向它们提供有利的贸易条件。而美国在言辞上表示转向亚太地区,但并没有完全付诸实际行动”。《华盛顿邮报》网站9日一篇文章写道,如果说联大投票结果能说明问题,那么足以证明今天的美国比4年前影响力削弱了。与2009年相比,其他国家跟着美国投票的可能性在降低。更多证据还表明,跟美国投票相反的国家往往跟中国投票相一致。换言之,在美国变孤单之际,中国正在交朋友。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的贸易关系在发展。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倪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和东盟建立起紧密的经贸联系,并在随后十余年迅速发展,现在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经是美国和东盟的两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不断煽动所谓通过国际法解决南海纠纷。实质上是希望通过把南海问题放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而使其“多边化、复杂化”,以达到离间中国和东盟、牵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倪峰还表示,如果说美国在东亚峰会上影响力下降,原因完全来自其自身内斗,而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挤压”。
不过也有评论认为,虽然美国当前“表现欠佳”,但并不能因此认定美国的亚太政策就大势已去。泰国《世界日报》的社评称,奥巴马缺席峰会并不表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缺席峰会。美国在本地区的渗透和发挥领导能力的战略部署不会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或美国实力衰退而减弱,奥巴马的缺席也不表示美国围堵中国的既定方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