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行董事长田国立:中行要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

吴磊 郭鸽 李小雨 余南 | 2013-10-08 10:48 748

“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大踏步的推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行的机遇来了,这既是我们的强项,也是我们的优势。更多相关精彩图片请进入『国家摄影』浏览  面对政策红利的消失,面对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局面,田国立解释了“逆境”中的中行是时候爆发了。

  新华网新加坡9月30日电(记者 吴磊 郭鸽 李小雨 余南)近期世界经济增速再度放缓,美国准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举措引起了金融市场较为明显的波动,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较大,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应对市场化挑战的情况,新华网在中国银行新加坡人民币推介会上专访了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这是田国立就任中行掌门人不到半年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

  在专访中,田国立畅谈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广阔前景,阐述了对中国银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深刻思考,还披露了电商金融将会给金融服务业带来异常深刻的革命。

  “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大踏步的推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行的机遇来了,这既是我们的强项,也是我们的优势。”

  记者:田董事长,您好!再次祝贺中国银行人民币推介会圆满成功。这次推介会上,中行对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和市场能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您的致辞中数据很多,其中印象深刻的有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超万亿、中行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量超过7万亿以及新加坡分行人民币清算量前8个月达1.37万亿,您说“沉睡中的货币”已经苏醒。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开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思路以及中行的定位与布局?

  田国立:首先感谢国内外媒体朋友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关注。我注意到新华网在活动结束后三十分钟内就发出了报道,这充分体现了你们的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

  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的一个重大事件。随着中国在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等金融改革领域步伐的加快,人民币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具有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巨大潜力。目前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地位从2010年的全球第17位跃升至2013年的第9位,日均成交额增长了2.5倍,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的货币之一。这个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幕可以说才刚刚开启。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但同期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市场的份额仅为0.87%,这个反差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还非常巨大。随着一国经济的崛起及其货币的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各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重新洗牌。我们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重大事件蕴藏的巨大机遇。

  中国银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是全球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银行。中行拥有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和支付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投资和交易产品线,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服务。2009年以来,中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超过7万亿元,遥遥领先同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大踏步地推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行的机遇来了,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已经在资源配置、人才开发、产品创新等各方面进行布局,确保我们的市场竞争优势。

  这次访问新加坡收获很大,我与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重要客户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家对人民币的热情很高。我个人判断,人民币国际化将率先在东南亚地区出现爆发式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与东南亚地缘接近、文化传统相似、经贸关系密切,人民币拥有适宜的土壤与广阔的成长空间。在香港及亚太地区,中国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都处于领先地位,中银香港、澳门分行、台北分行、马来西亚中行都是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分行是这里最大的人民币业务服务商。我们有信心在国家整体开放战略的指引下,以实际行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客户、同业共同分享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无限商机。

  “国内的业务国外做,国外的业务国内做。未来中国银行将更主动地肩负起落实国家 走出去 战略的使命,而且,只有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国际化大银行才最有能力和优势去践行国家战略。”

  记者:中行的强项在于海外业务,而现在国内的城镇化也有很大的商机。这两项业务是如何权衡的?它们的发展路线又是如何?

  田国立:这实际上是困扰中国银行多年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一直觉得国内市场的息差高,赚钱机会比较多,而国外的息差低,赚钱就相对困难一些。我们曾经很纠结,是否该把国外的资源调回国内,来争夺国内市场的蛋糕。但是,现在中行的董事会、管理层已经有了明确的共识,不再机械地去判断国内好还是国外好,而是要打通国内外,做更多全球性的业务。

  举一个具体的案例。中行支持双汇集团收购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并购交易总价超过70亿美元,是中资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最大项目,最近已经得到美国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中国银行在这个项目里面扮演了财务顾问、银团牵头人、贷款分销商等角色。在这个项目中,河南省分行负责日常管理和衔接,纽约分行提供了美国法律商业环境意见和40亿美元融资承诺函,中银香港提供了国际银团融资意见,中银国际提供了财务顾问服务。这么大的交易,没有长期国际化经验的积累是做不成的。这就是国内的业务国外做,国外的业务国内做。

  所以说,中国银行所要加强的业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呢?我会说国内的业务国外做,国外的业务国内做。未来中国银行将更加主动地肩负起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使命,而且,只有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国际化大银行才最有能力和优势去践行国家战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外贸体制彻底改革,打通了境内与境外,权力不是由一个部门垄断,而是真正交给了企业。企业一旦具有了活力,其发展潜力是难以想象的。金融机构也一样。中国银行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金融文化的沉淀,也是全球视野基因的培植。中国银行天生就具有了全球视野和文化,同时也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真正具有宏观视野的金融人才。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愿望与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需要全球化的银行为他们服务,中国银行就理当肩负起这个使命。

  记者:外界看各大银行的业绩,倾向于用数据说话,比如资产额、盈利水平等。但是您刚才的回答,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思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理解中国银行未来的发展。那么,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您所提的国家战略之路能否与中国银行业绩表现一致呢?您是否担心这两者可能会背道而驰?

  田国立:一百年来,中国银行在国家复兴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直承担着社会责任。中国银行要有做大买卖的胸襟,而不是做小买卖的心态。当你勇于担负起社会责任时,眼界就会开阔很多,收益也更大。例如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项目,从某些局部看,这个项目未必盈利。但以全球的眼光去判断,综合考虑国家走出去战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因素时,它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由中行牵头组成的银团贷款大约有40亿美元,其中30亿美元被全球各大银行一抢而空,而剩下10亿美元的贷款,中行内部也不够分,各海外分行都抢这个指标。

  所以说,像中国银行这么一个大银行,总行层面的决策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和视野,要善于汇聚各个局部的信息,不能盲人摸象。当你把一个项目的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结合之后,它最后往往就能成为效益很好的项目。

  走出去、引进来是当今世界各国积极寻觅的经济动力,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政策法规庞杂等因素,具体过程中会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阻力,中行挑起这面大旗,任重道远,但也许正是一片蓝海。

  记者:中国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很多,中行如何能够更好的支持他们?

  田国立:我在内部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行的目标是要成为“走出去”企业的首选银行,让他们感觉到由于中行的陪伴,在海外做生意没有陌生感。中行在海外经营已经好几十年了,有能力给大家提供咨询和金融服务支持。现在能“走出去”的大多是大企业,他们需要的不完全是信贷支持,他们更需要你的专业能力、当地市场的咨询能力以及作为当地向导周旋于社会各界的能力。中行在新加坡耕耘了77年,与各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此行来新加坡,很多人走过来打招呼,他们曾当过我们的独董或法律顾问,看得出中行在这里接触面特别多。银行品牌就像红酒,是靠年份积累的,急不得,需要沉淀。

  中行不仅要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首选银行,也希望作为外国人投资中国的首选银行。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有一些顾虑,但他们又想过来试一试。中行常年在外耕作,就像他们的老街坊,他们会过来打听投资信息,听取我们的专业咨询意见,进来之后再希望得到我们的一些贷款,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现在投资中国是全球热门话题,中国银行庞大的网络自然成为国内外客户选择的桥梁与媒介,中国银行功能齐全,有商业银行、投行、保险、基金、租赁等业务,几乎涵盖所有的金融领域,服务能力很强。我们不但能够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灯塔,同时我们也要成为外资企业走进国内的“向导”。我们境内境外一起做,就能够把中行的全球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中行还是香港、澳门地区的发钞行,辐射面和影响力非常大。香港和澳门又是完全国际化的地区,网络效应非常显著。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分享红利的机会太大了。所以我们在做各方面的准备,为外资客户提供国际化的服务。

  记者:中国银行目前的着眼点是不争抢传统市场,而是加强海外与国内的联通,利用您之前提到的向导、灯塔优势将中行海内外网络带动起来,是这样吗?

  田国立: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也是一百年培养起来的看家本领,我们要把这个优势用足。其实每个银行都有自身的优势,中国银行的最大优势是做国际业务,我们应在这方面为国家多做出一些贡献。

  面对政策红利的消失,面对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局面,田国立解释了“逆境”中的中行是时候爆发了。

  记者: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速,这是否会让中国银行的国内业务承受更大的压力?

  田国立: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来讲是一个战略机遇。倒不是说利率市场化了以后中国银行能占多大便宜,而是说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再损失的了。中国银行在全球打拼,一直在利率、汇率市场化的环境下经营,很大部分业务已经市场化了。6月底的时候,中行近45%的资产与近40%的负债已经是市场化定价,是同业中占比最高的。我们早就学会了在市场中游泳的本领,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一旦国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来决定的时候,中国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肯定会显现出来。

  另一个对中国银行比较有利的趋势是人民币升值速度在减缓。中国银行外汇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而且主要是以美元为主。这几年来,因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缩水了不少。现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趋势有所减缓,而且也不再有单边升值的预期。这个趋势对中国银行来说将是个很大的利好,我们会抓住这个大趋势,把中国银行的业务做起来。

  在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浪潮时,田国立的战略是扬己之长、稳中求进,他表示中行的先天条件很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点规模适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优势,进而变挑战为机遇,带动全局,审时发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电子商务给金融业带来的挑战?

  田国立:电商金融将提供更公平的交易平台,更低的交易成本,在服务方便性、可选择性等方面相对传统银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将给金融服务业带来异常深刻的革命。做电商金融,银行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大银行,一旦觉醒以后,在资金实力、人才积累和机制上的竞争力还是很惊人的。现在各银行在电子商务的运用水平上差不太多,但要紧的是要对电子商务有深刻的理解。五年之后银行界会出现较大的分化。

  我认为做电子商务,中国银行目前的基础设施和人员规模很有优势,为什么?因为搞银行服务需要有物理网点支撑,可太多的网点将会受到网络业务的冲击,同时意味着在成本支出上面临压力。中国银行目前的网点数量相对比较适中,比股份制银行多,在国有大型银行中又算比较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购物或办理银行业务,对物理网点的需求就会减少很多。现在各银行的网点投入都很大,可电子商务会让光顾网点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以过去的眼光看规模,我们不是网点和人员最多的,可是今天来看我们恰好适中,未来也不需要撤并网点或裁员。

  田国立讲道,干好商业银行需要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市场竞争精神。

  记者:您提出“脱掉西装,赤膊上阵”,在中行接下来的发展布局中,您有哪些具体措施?

  田国立:做工作要少说多干,“穿着西装不如赤膊上阵”只是打个比喻,这其实是我跟我们员工讲的一种工作状态。中国银行一直是做“洋务”的,在国际业务领域已有一百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些没有建交的国家,中国银行还发挥着某种程度的外交职能。比如在新加坡,1978年邓小平来访的时候,中新两国还未建交,接待工作、具体往来事项和安排都是由中国银行承担的。这是中国银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的特殊作用。现在中国银行已完全商业化了,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就是要有捕捉市场商机的能力,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能力、营销能力以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所以,我希望中国银行未来在市场拓展能力上可以更强一些,对市场和风险的掌控上能够更娴熟一些。总之,我们会抓住目前的机遇,努力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以及电子商务上下功夫,争取让中国银行在这三个领域做出特色。我对中国银行充满信心!

  记者:谢谢!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CTB50主席张燕玲:金融科技共享产生的效益、效果无法估量

2024-02-27 13:18
187365

中国银行申请金融数据溯源专利,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

2024-01-15 12:19
55758

中国银行荣获第13届金贸奖“最佳供应链金融银行”奖项

2023-12-13 11:19
224630

中国银行:当好畅通产业循环,“链”接国际合作的“金融使者”

2023-11-30 18:33
124086

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3-10-30 11:51
144454

中国银行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3-10-25 15:58
1298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