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到成都 华商西进折射中国经济12年变迁
昨日(9月25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亚洲首富李嘉诚、泰国首富谢国民、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前首富郭令明、印尼前首富黄奕聪、菲律宾首富施至成……都在投资成都的名单上。
一别12载 ,华商再“回家”。
昨日(9月25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是自2001年在中国南京举办后,世界华商大会时隔12年再次回到故乡中国举办,更是第一次落户中国西部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世界华商大会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更折射出华商对捕捉中国内地商机的敏锐。
世界华商大会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在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城市留下足迹,2001年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时隔12年再次来到中国内地,正逢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中国需要华商,华商更需要中国。这些商界精英们早已嗅到了中国西部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西部经济仍然能保持较快增长,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正在显现。
“现在是投资中国西部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国民在昨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
12载,华商再“回家”/
“世界华商大会”是全球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华人商界盛会。1991年8月,首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新加坡举办,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华商参加了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举办地有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而上一届世界华商大会在中国举办,还要追溯到12年前,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中国南京举办,彼时刚刚进入新千年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东部地区强大的经济增长实力。
12年后,以“中国发展 华商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召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本届大会聚集了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嘉宾,覆盖国家和地区创历届华商大会之最。
从南京到成都,这12年来中国经济版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经济界人士认为,世界华商大会承办城市从12年前的南京变为现在的成都,恰好说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令西部城市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对全球资本的投向产生着重要影响。
有媒体援引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的观点称,近12年以来,海外华商的投资领域已经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制造业向服务行业、科技领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侨民把投资目光转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开始走上了资本化运作的新途径。
随着内需的扩大和城镇化的加快,海外华商的投资领域已经扩展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目前海外华商在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环保等产业都加快了投资的步伐。
在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上好佳集团董事长施恭旗看来,华商大会是全球华商整合资源、交流资讯、合作互赢的平台,潜在影响不可估量。
华商为何入川?/
亚洲首富李嘉诚、泰国首富谢国民、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前首富郭令明、印尼前首富黄奕聪、菲律宾首富施至成……都在投资成都的名单上。
为何华商入川的脚步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成都、四川、中国西部是如何吸引到世界各地华商的目光?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远景,并且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意义重大。”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启亮概述本届世界华商大会选择成都的理由。
在他看来,中国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颗定心丸,成都打动世界华商大会的原因在于,成都正是全球华商所寻找的新商机所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世界华商大会对成都的选择,与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从世界范围看,成都正面临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从全国来看,成都正面临西部大开发和“稳增长”措施的重大机遇;从全省角度看,成都正受益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实践,面临交通区位优化和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常住人口1400多万人,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7.7亿元。同时,辐射大西南6省区市近3亿人口。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对于商业嗅觉敏锐的华商们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成都所在的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重要经济体紧密相连,也是重构世界分工体系的关键支点。
4月2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新机遇——新加坡企业海外(中国)投资趋势报告》显示,成都已成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众多国际性企业的“投资洼地”和投资主战场,并成为新加坡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的首选之地。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认为,成都已成为中国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沿海经济区进入西部广阔市场的桥头堡,连接中国腹地与东盟、南亚,也是欧亚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可以便捷融入多个自由贸易区,参与更广范围的经济合作。
2012年,成都外商投资实际到位85.9亿美元,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截至今年7月,来自全球各地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45家,其中不乏海内外华商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华商界领军级人物泰国首富谢国民很早就把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展到了西部。
“泰国的正大集团是第一家进入四川的外资企业、侨资企业,也是第一批进入西部地区的侨资企业。”四川省侨办主任周敏谦近日向媒体表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以现代农牧业为主营业务之一的正大集团就入川布局。
周敏谦称,除正大集团外,世茂集团、和记黄埔、玖龙纸业等世界知名华人企业也纷纷落子西部地区。到90年代,来川投资的侨资企业数量开始稳步提升,2006年以后从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侨乡转移来川发展的侨资企业及归侨侨眷企业急速增长。随着2009年四川省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新华侨华人为主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又迎来了迅猛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侨资企业已占到在川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六成以上。
谈及在川侨企的发展现状,周敏谦说,“在四川投资的侨资企业总体发展良好。”。
四川省侨办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期间,华商在华投资呈逆势上扬态势,短短五六年间增长了3倍多。2010~2011年达到峰值,占中国当年新增外资的65%。
在谈到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落户四川成都的原因时,谢国民此前向媒体表示,成都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大城市,有极好的发展态势,有很好的投资机会。选择四川成都举办,除了四川本身的区域优势,还有四川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向西看/
如今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海外华商凭借着与中国内地天然的联系,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加快构建完整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已走过9个国家10个城市的世界华商大会,正在开启一场对于故土、对于中国西部的“新认知”。
“向西发展。”这是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他表示,中国经济“向东发展”了30多年,将中国变成世界的制造大国。今后,成渝经济区将担负引领中国经济“向西发展”的重任。
“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在往西部移动,因为东部的劳动力、土地成本越来越高,而西部正好在这方面有优势。”经济学家茅于轼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在商界纵横捭阖的华商们早已经意识到了中国西部地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林国璋指出,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华商经济遍布四海,亚洲更是海外华商聚集的地区,“看到这个发展大趋势,华商认为商机无限”。
昨日,益海嘉里的一位高管在演讲中指出,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华商可以把中国西部作为辐射东南亚、南亚、中亚市场的桥头堡。
今年7月份出炉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3)》预测,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仍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提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城镇化仍将保持快速推进势头,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6%以上。
在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看来,海外华商的投资区域也发生了“转移”,从最初靠近港澳和东南亚的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