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集体撤离四大行 无需过度解读
9月初,美国银行出售了手中最后一部分建行股票,累计获利150亿美元。外资银行在分享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发展红利后逐步撤离,这让我们不禁疑问,中国银行业最辉煌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9月初,美国银行出售了手中最后一部分建行股票,累计获利150亿美元。然而,外资银行抛售中资银行股早已不是新鲜事。
过去10年中,包括高盛集团、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在内的金融机构相继入股中资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后陆续退出。4个月前,高盛出售了手中最后一部分工行股权,7年内通过多次出售工行股权累计获利72亿美元。截至目前,建行、工行及中行三大国有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均已退出,目前仅汇丰仍然持有交通银行19%的股份。
外资银行在分享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发展红利后逐步撤离,这让我们不禁疑问,中国银行业最辉煌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集体撤资四大行,深层原因在于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有所担忧、对银行业的盈利前景不看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盈利空间有下降的压力,资本回报率和分红也有下降的压力。从风险角度看,金融危机后,银行信贷大规模膨胀,为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大量贷款,埋下了许多隐患。总体来说,现在的中国银行业处于盈利增速面临下滑压力但风险上升的阶段,外国投资者自然不会有所留恋。”这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原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在本月11日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期有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但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不少机构都存在自身的财务因素。总体来看外资机构仍看好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花旗集团高级顾问William R.Rhodes在会上说道:“近期跨国银行抛售或者清空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性持股,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银行业缺乏信心,而是他们真的需要资金。”他表示,近期跨国银行在本国积极筹资,是为了去杠杆化并达到本国的监管要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抛售中资银行股筹钱。
参会业内人士也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清仓中资银行股份,一方面与外资战略投资者自身财务因素、企业转型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源于对中国利率市场化加速将削弱银行竞争力的担忧。另外,外资机构对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也是导致减持的重要原因。2013年A股中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24.25亿元。尽管如此,多数外资机构在中资银行股的投资获利丰厚,他们的退出并不意味着不看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据标普智汇数据显示,近几年四大行中建行和工行的股本回报率均超过20%,表现最差的农行过去5年里的平均股本回报率也达到16%。相比而言,日本大型银行的股本回报率仅为4%。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我国银行业的初始资本几乎都来源于国家,而特许权制度则进一步确立了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这种先天优势就决定了即便是再小的银行,利润率也不会太差。其中,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这四大银行因其系统重要性更强,加之存在政府的隐含担保,抵御风险和盈利的能力较中小银行更强。
即使是在今年6月“钱荒”时期,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一度升至创纪录的13%,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四大行中的工行、农行和建行不仅不缺钱,还向市场拆放了2.2万亿元,这笔交易为它们获取了近120亿元的利息收入。四大行的优势在“钱荒”中显露无遗。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继续大幅增长,银行业净利润达到7531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达3843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尤其是PMI指数最近两月连续回升,且回升幅度明显扩大,表明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正如一位银行业人士所说,中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依然向好,外资集体撤离与其自身财务状况有密切关系,无需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