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撰文比较中德两国贸易顺差
《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9日报道,近期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撰文比较中德两国贸易顺差。IMF预测,2013年德国经常账户盈余额占GDP的6.1%,中国占2.6%,到2018年双方差额逐步缩小,届时德中双方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7%和4.3%。
《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9日报道,近期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撰文比较中德两国贸易顺差。文章指出,多年来国际舆论一直认为,中国扭曲的贸易和货币政策以牺牲他国就业岗位为代价获取巨额贸易顺差。而德国却未招致批评,其巨额贸易顺差被认为是正确策略和勤俭的结果。
文章称,就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而论,德国是中国的3倍,但德国没有使用汇率手段,自由流动的欧元与国内经济良好互动,保持了德国的竞争力和顺差额。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过去10年中饱受批评,不得不允许人民币升值来降低贸易顺差。
文章分析,自2000年以来,中德两国贸易顺差的增长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保持低工资来增强出口竞争力。中国工资低是因为国有企业转制,一半职工下岗另谋职业。德国则保持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以应对两德统一带来的地区经济差异问题。德国政府强调,下调低收入者所得税及削减失业者福利等改革措施加强了德国竞争力。但文章认为这一因果关系值得探讨,或许改革只是带来了更多廉价劳动力。
IMF预测,2013年德国经常账户盈余额占GDP的6.1%,中国占2.6%,到2018年双方差额逐步缩小,届时德中双方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7%和4.3%。文章指出,不要指望美国会因此改变策略,指责中国贸易和汇率政策是其一贯做法,但往后这种指责很难站住脚。德国今后也不可能再“免费搭车”,南欧国家正要求德国更多进口,减少经常账户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