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机制十年嬗变
香港金管局上个月底成为第一家单个额度超过10亿美元的QFII。中国监管部门更看重的是那些手握巨量资金,且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的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和养老金。目前,外汇局与证监会都没有正式提高单个机构的额度上限,因此香港金管局还只是一个特例。
香港金管局上个月底成为第一家单个额度超过10亿美元的QFII。不用花太长时间,还会有更多的境外货币管理当局、主权基金和养老金机构加入这一“长线投资者俱乐部”。
自2009年以来,单个QFII机构的投资额度上限一直是10亿美元。但去年卡塔尔投资局提出50亿美元的QFII额度申请,挪威央行以及一些主权财富基金也希望增加投资额度。资产管理咨询机构Z-ben Advisors近期在其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14年底,实际配发的QFII总额度将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还停留在500亿美元以下。
尽管中国监管部门为了争取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长线投资者不断做出欢迎的姿态,但仍有大量境外机构持观望态度。随着中国监管部门不断放松管制,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接下来的一年将是QFII机制诞生以来最有趣的一年。”Z-ben的报告写道。
开放的姿态
2012年,外汇局将QFII总额度提高到800亿美元。仅一年之后,这一上限又提高到了1500亿美元。相对于目前实际用掉的QFII额度(464.43亿美元),1500亿的上限留有相当大的余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监管部门向境外市场发出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正在争取国际上主要的指数提供商MSCI明晟公司将中国市场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前中国市场这一指数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并不相称。
Z-ben的报告认为,事实上国际投资者已经不把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其他国家相提并论,而是单独视作一类资产,未来这种重估将带来至少2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中国监管部门更看重的是那些手握巨量资金,且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的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和养老金。尽管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仍是QFII机构中的主体,但上述超大型投资者扮演的角色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后者的额度也全部达到10亿美元。
这些超大型机构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挪威中央银行、阿布达比投资局、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等。其中香港金融管理局于今年8月28日新增5亿美元额度,全部额度达到1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突破上限的机构。
目前,外汇局与证监会都没有正式提高单个机构的额度上限,因此香港金管局还只是一个特例。
债券市场
为了吸引超大型的长期投资者,建立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同时放宽QFII投资固定收益产品的限制是当务之急。Z-ben分析认为,这也与中国的金融改革息息相关。
成熟的债券市场,需要成熟的风险定价机制,这就要求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强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的监管协调。
另一方面,境外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也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首先,这些投资者带来的大量资金将为发展债券市场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从而替代风险过高的银行信贷。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也将带来先进的投资技术和成熟的人才。
监管互动
另外,目前正在进行的统一结算账户改革,将能解决QFII过去面临的账户系统过于复杂的问题。监管部门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间接为境外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鼓励分红、探索优先股制度等。
在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上,监管部门与境外机构的互动也越来越紧密。QFII资格和额度的审批将进一步加速。资金汇出的限制也有望进一步放宽,比如境外大型机构的资金汇出将可以在每个交易日进行,从而大大方便投资运作。
就境外机构关心的税收问题,证监会仍在与财政部进行协调沟通,尚无最新的进展。去年曾有消息称,国税总局将对QFII的资本利得征收所得税,但仍未落实。Z-ben分析认为,由于国税总局正在推行营改增并将金融行业纳入改革范畴,QFII的税收问题短期内不会有结果。
已经运行10年之久的QFII机制正在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
作者: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