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
全国瞩目的温州金融改革已持续近一年半,理想和现实出现了一些偏差。从头到尾一直关注金改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坦言,金改陷入尴尬,融资难仍是温州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全国瞩目的温州金融改革已持续近一年半,理想和现实出现了一些偏差。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6月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282亿元,比上月增加了214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36亿元,同比多增加270亿元。银行存款节节上升创下纪录。
另一边,中小企业依然是求“财”若渴。“钱荒”在继续,尖锐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
从头到尾一直关注金改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坦言,金改陷入尴尬,融资难仍是温州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温州金改依然处在试水阶段,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更没有惠及到温州当地的实体经济,包括最渴望政策福利的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改革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温州当地的民营企业与实体经济还处在深度危机之中,而这一危机也正往纵深处发展。”他告诉记者。
金改陷入尴尬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温州金融改革大幕正式开启。国务院同时对温州作出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等12项具体要求。同年11月,在试验区获批8个月后,金改细则落地。
记者注意到,时至今日一年半的时间,温州地方政府基本都是围绕创新金融品种、培育金融人才、开展金融改革课题研究及打造金融广场等金改基础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从具体改革措施上看,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建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并颁布温州民间借贷利息指数;建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设立单独的制表考核体系;在监管体系上较之以往有所突破,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仲裁庭、金融法庭等机构。
但上述举措在周德文的眼中效果并不显眼,他告诉记者,衡量金改能否取得成功的指标有三个:中小企业融资是否困难;融资的成本是否降低;金融改革是否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体制。“以这三个指标衡量温州金改,温州金改显然是不达标的。”他表示。
在周德文看来,众多金改的核心内容包括民营银行的设立,利率市场化的试点,也包括个人资本海外直投等等众多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金改难言成效。”他表示:“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是想借此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但目前中心运作与之前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利率市场化缺乏试点,改革推进难度很大。个人资本海外直投尽管已经列入试点条例,但远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地方金融监管身份尴尬,是否合法还未有明确定论。民间资本在设立金融机构方面的融入度依然很低。”
“这一年半时间金改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民间资本并没有打破金融垄断,也没有真正地进入金融领域。导致无法体现金融改革成果,很多人并不满意。”他告诉记者。
尴尬远不仅仅限于此,当地企业界也认为,拉开帷幕已接近一年半的金改只是给中小企业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并没有解决融投资难、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多的“两难两多”问题。
温州市广告协会副会长汪振林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这一年多来,如果资金有困难,我们中小型企业还是会选择向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贷,和金改前几乎一模一样,并没有感觉融资变得容易了,企业的感受都是没有享受到金改带来的福利和实惠。“金改不过是口号而已,小额贷款的利息还是太高,有的甚至超过民间借贷。”他表示。
以数据为证。截至2月21日,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登记的民间资金为14亿元,其中顺利成交1100多单,累计金额4.23亿元。据悉,温州目前有6000亿元民间资本,持观望态度的相对较多。这对温州市的经济体量来说,显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支持意义。
日前,温州市委市政府也首次公开经济“垫底”数据——在16个经济主要指标中,2012年,温州市大多数指标处于全省“倒数”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9项指标倒数第一,另有4项倒数第二,共13项在浙江全省处于“垫底”状况。而过去,温州发展长期位居浙江省前三名。
更为危难的是,事实已证明,“温州危机”目前已经开始了“第二季”。2012年12月,以服装闻名的庄吉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作为温州标杆性的民营企业之一,庄吉船业不幸遭到船东弃船,银行又连续抽贷,逼得企业不得不向政府求援。
当地专为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当地贷款机构与资本管理公司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2013年温州中小企业有可能会“雪上加霜”,甚至向大中企业蔓延。
理由在于,温州“金改”没有突破导致2011年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积累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他们带来了温州今年发生的信贷危机与信用危机,信贷危机导致银行抽贷压贷现象越来越严重,民间借贷危机则向金融机构蔓延,整个社会信用面临崩溃。
对此现实,温州市市长陈金彪对外也并无隐瞒,不久前他曾公开坦言,温州金融改革目前仍然存在三个落差:工作进程与民众期望的落差、现有服务体系与小微企业需求的落差、民间借贷活跃与监管力量薄弱的落差。“在目前,温州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只是一个辅助渠道而已。目前民间资本投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他表示。
应加强顶层设计配合
温州金改的进程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改革一路向前?
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黎和中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地方与主管部门层面缺乏胆量。“地方政府缺乏改革的勇气,国务院既然已经批准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就应该像多年前的深圳一样大胆去尝试,打破现有的一些政策和落后的观念,可实际情况是地方依然做不了主,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还是按照现有的法律去做。”他表示:“此外,主管部门也没有给温州金融真正松绑。试点的12条都是非常模棱两可的,让地方政府无所适从。”
黎和中建议,金改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的配合,而不应该是温州自下而上的孤立探索。
“温州金改更需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比如金改中提到的村镇银行,根据现有规定,它们大部分股权仍然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如何突破这一门槛,有待政策的大胆支持。其次,在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免不了甲乙双方的资本交易。为了更好地激发民间资本的市场活力,交易所产生的税收其实完全应该享受一定程度的减免优惠。这些决定权都不在地方。”他表示。
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并未出台非常具体而有力的措施,没有让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更多的授信以及资金,这是温州金改踌躇不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金融改革的监管权控制在中央,与金改配套的法律的立法权又在省级以上,单靠温州市的力量存在极大的推进难度。
周德文建议,温州金改想要提速,要让民间融资真正实现阳光化,同时真正发挥民间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就需要将温州民间资本的热情全面激发出来。
“首先要为村镇银行松绑,降低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取消限制条件,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作为平等的主体都可以作为主发起行,而非只能由大银行来充当主发起行。二是打破垄断,允许设立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三是取消‘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这一规定,改为‘可以以小贷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筹建村镇银行’;四是为民间借贷立法,允许民间资本放贷,并给予其合法地位,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五是小贷公司实施备案制,由各省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立符合省内小贷公司运行的标准及数量规模,不能由国家一刀切,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银行审批权下放到省一级人民政府,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六是秉承‘轻准入、重监管’的宗旨,发挥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作用。”他表示。
记者注意到,一些跟金改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望于今年出台,一旦实施,将有可能助力金改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放贷人条例》在国家层面已经进行了第五次修正,有望在下半年或者春节前出台。作为地方立法,温州层面的《温州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和《浙江民间借贷管理条例》两个地方法规也有望在10月份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上获得通过。
周德文呼吁,此刻的温州应该有紧迫感,如果金改再不加快步伐大胆突破,就会完全落后,被很多后来居上的城市赶上,这将对不起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名头。
原标题:金改尚无重大突破温州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