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企稳信号明显 改革创新仍是“主角”
根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8月份新增贷款7113亿元,超出此前预期,而对公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更是创下年内新高。综上所述,8月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向好,这也被业界专家解读为经济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
工业增速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反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半年来首度全线小幅回升,再结合近日公布的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数据,8月份的主要数据令市场为之一振,市场整体宏观向好的局面被进一步确认。
经济企稳信号明显
在工业经济方面,作为月度核心指标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加10.4%,这是其继7月份明显反弹0.8个百分点后的再次回升。
在经济传统“发力点”的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小幅回升,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新开工项目有所加快。今年1月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比1月至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在内需方面,消费增速也出现了小幅回暖。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外需也继续延续了上月出现的好转态势。在7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双双由负转正的基础上,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达到了7.2%,比上月回升了2.1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8月份新增贷款7113亿元,超出此前预期,而对公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更是创下年内新高。同时,继7月份锐减至21个月新低后,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也明显回升,单月规模1.5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增7504亿元和3212亿元。
综上所述,8月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向好,这也被业界专家解读为经济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得到确认,市场信心得以恢复和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
稳增长政策见效
这些积极信号与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相继发力和体制改革不无关系。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新一届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施策,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近几个月来,中央连续释放的清晰、有力的政策,包括提出确保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密集出台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和健康发展等一系列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收到越来越明显的积极成效。
尤其在体制改革方面,今年以来,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目的就是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同时,推进结构性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能源开发、公用事业、服务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而且后期的作用会进一步体现出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如是说。
以改革促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企稳回暖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企稳回暖的态势目前只延续了两个月,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同时,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也需进一步增强,固有的产能过剩等突出矛盾仍未得到有效消解,而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改革则成为力促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要有智慧,要寻找、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事实上,在经历了“阵痛”的上半年后,7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出现积极的转变信号,而8月份则如预期中的那样充满了“亮点”。这个转变的根源在于统筹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发展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改革新举更是频频亮相。如上海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展现了加快改革开放的决心。同时,资本市场自身改革也在悄然提速,且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包括仅用两周时间即完成8月16日“乌龙指”事件取证和处罚,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新上市等。而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定将会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制度红利、发展红利和改革开放红利。
对于未来,“我们要让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防止失速,而不是再去追求高速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速,另一方面要拿出更大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上,任务更重。”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