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货交易所产品创新的另类竞争
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之间,在新品种上市上打破既有产品线限制及地域分割后相互渗透的错位式竞争,已乱花渐欲迷人眼。冯耕中认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在2000年后衍生出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宗商品进行现货即期或中远期现货批量交易的B2B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
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之间,在新品种上市上打破既有产品线限制及地域分割后相互渗透的错位式竞争,已乱花渐欲迷人眼。
其实,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内,这些国内期货交易所不仅面临证监会监管下的体制内竞争,还面临着各类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OTC),如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现货连续交易市场(以下统称为“电子交易市场”),甚至虎视眈眈的境外交易所的“另类”竞争。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360余家,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交易品种涉及工业原燃料、农作物等领域,达数百种之多。
冯耕中认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在2000年后衍生出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宗商品进行现货即期或中远期现货批量交易的B2B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而这类市场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服务于一体,对促进我国商品的有效流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代表了我国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形成迅猛的发展态势。
冯耕中坚信,一直有“变相期货”之嫌的中远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因其在不少专业性市场领域弥补了更公开、透明的商品期货市场的空缺,自有其生存、成长的空间。
冯耕中还以他视为榜样的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为例,该电子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热卷板,2008年7月份曾从年内高位的5700元/吨暴跌至10月下旬的2900元/吨。但就在这一国内期货市场也难以幸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该市场却没有出现一次期货意义上的跌停板,更没有发生所谓的“弃仓”或“爆仓”情况。且在国庆后市场最为恐慌的10个交易日里,银行严格监管下的该交易所保证金和交易量均创下了2008年内的新高,平均每天的成交量都在20万吨以上,真正有效地分散了钢材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直到2009年3月才推出螺纹钢、线材的期货交易,且至今无法推出难以标准化的热卷板交易。
在国外,如洲际交易所(ICE)由以前纯粹的OTC电子市场,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足以匹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石油定价中心,并开始进军股票市场。不久前,刚传出ICE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Euronext)已获美国监管部门同意的消息。ICE的成功已成为国内一些胸怀远大目标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奋斗目标。但不时受国家清理整顿政策的干扰,这类良莠不齐的电子交易市场,虽在新产品开发、机制创新上似乎有着无穷生命力,却一般很难对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上市产品构成真正的威胁。
不过,随着个股期权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试点,中金所即将面临最有力的产品竞争。此前,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对中金所冲击有限,香港交易所刚推出的中华120股指期货则流动性远远不足。而最早或将于明年4月正式挂牌上证所的个股期权,其首批合约的标的不仅包括上证50指数样本股,还包括上证50ETF、上证180ETF、沪深300ETF等。如沪深300ETF期权,将与中金所拟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权直接构成竞争关系。
但长江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基于沪深300ETF的现货期权,相比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沪深300股指期权,受现货标的缺乏做空机制影响,其流动性将大打折扣。同时,不久前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也暴露出上证所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控制能力有欠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