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深化金融改革的时间窗口
从我国的经验看,利率市场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无一不是顺应整体经济环境和条件,抓住改革时机的成果。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是在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条件下实现的,债券市场利率的放开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后实现的。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由市场决定。就金融市场而言,则是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对内表现为利率市场化,对外则表现为汇率市场化,这是金融体系进一步市场化的关键
资产突破140万亿元的银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广的股票市场、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渗透程度日渐提升的保险市场……我们金融行业近年来迎来快速发展。
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金融业所获红利的最大来源正是市场化改革,不论是商业银行上市、股票市场全流通,还是坚持注册制的债券市场都是对此的注释。
如今,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局面,面对国内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金融业这个联系千家万户、千厂万店的行业,必须通过改革的深化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由市场决定,就金融市场而言,则是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对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对外,则是汇率市场化,这是金融体系进一步市场化的关键点。
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对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是简单的课题。美国利率市场化从1970年开始酝酿,到1986年才初步完成。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历时17年之久。可见,资金价格市场化的推进,每一步都要求相应的客观条件,改革的“时间窗口”选择非常重要。
从我国的经验看,利率市场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无一不是顺应整体经济环境和条件,抓住改革时机的成果。
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是在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条件下实现的,债券市场利率的放开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后实现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由政府代替银行进行风险定价的管制利率弊端日益凸显,直接结果是银行没有积极性给中小企业贷款。为此,1998年10月31日起,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大中型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10%不变。贷款利率市场化也正由此开始破冰。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企业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具有相当的自主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已经具备。同时,我国目前除了存款利率上限仍有管制外,其他利率已经市场化,可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参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也基本确立。另外,可以规避存款利率上限的理财产品发展迅猛,这实际上反映了对存款市场的管制,开始表现出某种无效性。
从成功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美国、日本的经验看,当一项管制无效的时候,往往就是管制放开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