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坛两岸金融合作成焦点:期待风暴中起航

2009-02-23 21:30 301

 1  两岸金融
  
  在昨天召开的主题为“全球金融海啸下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两岸金融合作成为焦点。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在论坛上指出,大陆金融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经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如何强化和深化上海和台湾的金融合作,也是我们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屠光绍指出了深化沪台金融合作的四个途径,即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推动机构互设、促进市场融合以及完善清算支付。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两岸的金融能更密切地往来,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更可促进两岸在各方面往来的顺畅。”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理事长许嘉栋在昨天探讨“全球金融海啸下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说。
  目前两岸金融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而在愈来愈频繁的两岸经贸交流下,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拓宽合作领域的必要性正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为两岸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提供了机遇。近期两岸金融各界人士的交流日趋频繁,两岸金融合作有望迎来实质性的突破。
  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许仁寿在会上表示,两岸应加速区域交易所的整合。他指出,台湾的资本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现在已进入比较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在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产品设计、市场层次以及开放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可以为大陆市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大陆巨大的市场也会为台湾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在去年底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开展两岸交易所交流合作已经纳入到两岸金融合作规划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巢克俭昨天也表示,加强两岸交易所的合作,可以加快两岸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提高两岸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形成共赢的局面。
  他指出,海峡两岸在证券交易所方面的合作将在几个层面展开,首先将加强与台湾证券交易所的合作,推动台资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两岸交易所另一个主要的合作内容将是在市场产品方面的合作。巢克俭表示,两岸将加大跨市场产品的研发。作为对2007年5月份沪台交易所研讨会工作的继续,希望今年能再举行ETF产品研讨会,继续就双方在ETF等产品进行合作的方式、时间、内容等厘清认识。
  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许仁寿表示,交易所两岸共同合作编制有代表性的指数,推出可以在两个市场互相挂牌的ETF产品相当容易,有望尽快实现。
  台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有待两岸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上海银行行长王世豪表示,台资企业在大陆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链相对封闭、经营单一、上下游比较固定;其次,由于两岸金融没有开放,征信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限制了跨境的担保;再者,由于监管原因,台资银行在大陆不能设立经营机构,无法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外汇管制限制了台资企业的境外融资等。
  他指出,目前银监会等管理层推出了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国台办近期也推出了十项惠台政策,其中涉及到台资中小企业的,有台资中小企业适用大陆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国开、工行、中行拨出总额为16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台资企业等安排,这有利于缓解这一难题。
  台湾玉山金控总经理黄男州则表示,海峡两岸应加强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这可以大幅降低清算成本;其次,应建立企业纾困平台,当大陆台商融资困难时可通过双方机构来请求协助;此外,可以共同办理联贷案例,加强两岸银行在信息和经验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建立互信机制;扩大台商信保机制,以解决台商面临的转移定价风险等。
  
  2  再看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确实暴露出现有金融系统的很多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后,或者危机发生当中,对于考虑怎样调整金融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昨日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王江提出了这一思考。他说,金融危机对于整个金融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不光是金融资产市值的缩水,它对市场结构也产生了影响。
  但究竟金融系统的问题有哪些?对此王江指出,第一是金融机构自身激励机制的问题,为了逐利,各家银行债台高筑,大规模的积累资产,导致杠杆比率过高。他表示,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一般是偶发事件,所以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来这种风险。而金融机构的管理层为了逐利不惜在短期甘冒高额风险扩大投资和杠杆比例,因为他们预计短期内就可获利,而至于什么时候出现金融危机这种小概率事件,已经不重要了。
  
  而对于如何重建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系统,王江提出不能简单依赖市场机制,在考虑金融行业发展和监管的时候,一定要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因为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一旦出了问题,对整个经济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从经济整体系统性方面来考虑金融系统的发展和监管。此外,要对之前的金融架构进行调整,此次危机已经改变了之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边界。因此如何重新划定这个边界将是非常重大的挑战。但从总体金融架构本身的调整来讲,一个国际化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国际化,所以制定新监管框架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协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费方域则认为,美国的这次危机微观上是由于金融系统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它给所有美国人一个不恰当的激励。但这样的激励是扭曲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关心贷款是不是安全这一最根本的前提。“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使客户满意,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实行真实反映资产情况的原则。”费方域表示。
    
  3  资本市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依旧是个不成熟的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而要想完全摆脱转轨的特征,我们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政策组合,加快发展建立无缝链接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在昨日举行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在徐林看来,尽管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在近3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问题仍有不少。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功能缺失、监管效率落后。这些问题并非都出在硬件上,制度不完善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就A股市场而言,徐林认为目前A股市场没有创业板,而且现在的发行和询价制度也不够市场化,从而使得A股市场的运行不够稳定,市场投机性很强。另外,虽然在A股市场中已经有沪市的主板、深圳的中小板,但是转板制度还不够健全。监管上的缺失更是导致了A股市场各种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至于债券市场,徐林认为我们虽然有了国债、金融债以及由财政金融司监管的公司企业债,但整体而言债券市场的品种还是有限。而且这些不同的债券产品在发行制度、发行标准和条件方面都不是十分统一,使得债券市场发展较慢。另外由于《破产法》中对债权人的保护并不十分完善,交易所交易市场以及银行间交易市场之间尚未能实现互通等因素,这使得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徐林认为,修改相关显得滞后的法律法规已经十分必要了。
  而国内期货市场同样面临品种太少、审批程序过于复杂、不够市场化等问题。受制于国内股票市场的波动,股指期货也没能适时推出。徐林还对一些金融产品发展受限制表示遗憾,这主要是由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些不健全导致的。例如过去没有创业板导致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之后退出缺乏渠道,进而大大地放缓了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对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徐林认为要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就要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一个无缝链接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徐林所谓的无缝链接,是指在资本市场的不同层次之间,可以为投资者的不同的融资需求找到自己的空间。
  徐林表示,建立无缝链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效率。
  徐林认为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定价制度,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健全目前金融监管的体系,同时允许更开放的媒体的监督。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尽管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A股市场又面临全流通的压力,但是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基础仍然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在昨日召开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周勤业认为,中国目前根本不属于工业化的后期,而且有着7亿多的农村人口,未来将会有持续多年的城市化进程要继续,这将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家推进的农村土地改革将推动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而且中国还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四个支柱没有变化,中国资本市场就将继续健康发展。”周勤业表示。
  周勤业认为,资本市场近期的首要任务是保稳定,防止大起大落。而实现资本市场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调整结构,一个结构是债券,一个是企业间的购并。证券市场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强大动力是开放和创新。另外要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当前的市场中亦显得十分重要。
   
  4  危机应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2008年至今中国货币政策由紧到松历经了三次调整,有人批评央行缺乏前瞻性,不过前瞻性难以把握。他说,在与其他央行官员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在雷曼事件之前,其他央行的很多看法都与我们的观点相类似。
  另一方面,他指出,如果2008年上半年没有从紧的货币政策来压缩投资热潮,那么我国下半年出现的产能过剩状况可能会更糟糕。
  去年我国央行5次下调利率,目前很多人在讨论我们是否该继续降息,张健华表示,他认为降息的空间还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的利率还没有到零水平,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今年物价上涨压力的明显减弱打开了降息的空间,并且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都处在低利率水平,特别是美国与日本,其利率都处于零区间。
  但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也需要把利率降到零?张健华说,把利率降到零并不是最优的选择,首先是因为利率有一个对比,而且如果真降到零区间,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等于失去了手段,掉到底了,另外我们还要警惕流动性陷阱,就是流动性增加很多,但不能进入到实体经济里,一样存在问题,所以说,理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比降息更重要。
  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窦建中也从我国的外汇市场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应对危机与谋求未来发展的建议,如加强基础性建设,加大系统开发的力度及丰富交易品种等,还要更多地吸收市场的参与者。
  窦建中说,目前有许多非金融企业要求进入外汇交易市场,但之前这一过程的进度十分缓慢,因为需要考量信用风险以及企业直接参与交易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但之后他们将努力拓宽参与者的范围,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会上说,经济已经进入周期性下降,这一点似乎已是共识,但大家对数年之后形势的判断还十分模糊。他认为,未来十年或许全世界将经历比较长的一段低增长高通胀时期。
  全球许多政府都在积极救市,哈继铭形容这就像是在拍皮球,然而总有到头的一天。货币的扩张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表示,我们需要更加深层次地考虑经济制度的改革,来保持经济全面快速的增长,这才是目前正确的努力方向。
  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过去10年当中从17%上升到38%,中国经济越来越外向型,不过哈继铭依然对中国的经济很有信心,但他认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拐点已经出现,这一定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结构性的影响,而所以我们必须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但他同时也指出,内需的拉动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我们的人口结构拐点将在2010年到达,之后将面临老龄化的问题。我们社会上工作人口的占比将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内需上的拐点性的回落。所以未来遇到的挑战,可能很大。
  哈继铭强调,改革可以克服上述挑战。他表示我们有很多领域还有改革的潜力,如一些服务业、医院、铁路和地铁的价格以及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价格……     
    
  5  上海机遇
  
  “尽管当前面临金融海啸,却是正值加速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和时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昨天在主题为“全球金融海啸下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上指出。
  屠光绍表示,大陆金融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经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时刻。
  对于机遇,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也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很好的机遇,离不开中国以及整个大中华地区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并且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上海金融市场本身的规模也在大幅增长。此外,在保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金融的改革、创新和开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也就是说,这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和金融创新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人民币在全球被接受的程度也在提高,尤其是贸易方面。
  方星海指出,上海将大力推进金融的对外开放,争取成为金融领域最开放且率先开放的城市,吸引更多全球金融机构。“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机遇,无论是税收、法制、城市规划、人才环境等方面,都为上海市金融发展的环境提供各方面支持,相信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有很多‘大戏’出台。”他说。
  而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在昨天指出:“人民币国际结算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连平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金融资源不断聚集整合和金融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之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逐步发展它的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功能。随着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范围和规模的发展,上海将可能逐步成长为区域性人民币清算中心,同时将带动其他金融功能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步树立起来。
  “上海的中资银行应积极准备,有效应对,为人民币国际结算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上海在这方面的应对之举,连平指出,要及时对现有的国际结算系统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使其能够适应人民币国际结算的业务需要;要对人民币国际结算涉及到的结算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海外行管理等有关制度做调整和补充;要对人民币国际结算涉及到的相关业务流程和考核机制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要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提高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能力。
  连平还认为,上海的金融市场应满足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在境内人民币投资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种,比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在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丰富人民币衍生产品品种,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加强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打造支付清算中心,重点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中心建设;改进金融市场的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逐步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此外,应为海外人民币持有人提供人民币投资咨询服务,且监管调控与统计监测必须及时跟上。
  “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而我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成为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上海的优势所在,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连平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6  金融创新
  
  申银万国证券副董事长、总裁冯国荣认为,中国大陆的资产证券化属于“引进消化创新”,美国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以及美国金融体系的再造对这一创新造成了重要影响。
  冯国荣表示,美国次贷危机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对中国大陆而言,资产证券在最初具有自由配置和再配置的功能。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大陆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下去。而近期中国大陆资产证券化最可能突破的方向是认值产品。
  冯国荣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有三方面的借鉴经验,第一是资本充足率;第二是关注机构的监管,但需要从机构的监管向功能的监管转移;第三,关注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问题,包括避免重复征税、会计的核准等。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教授杨朝军也认为中国应该继续肯定和坚持金融创新的步伐。他表示,当前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仍不均衡,这存在很大风险。因此需要及时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上则需要在完善主板的同时推出创业板。
  杨朝军表示,主板市场上应该在宏观层次推出创业板,中观层次推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微观层次推产品创新。
  对于投资者期待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杨朝军表示,中国应该先引进交易机制改革和创新,如买空卖空的信用交易机制。
  对于市场期待多时的创业板,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庹启斌认为它的推出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对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内部控制,以及利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另外,就当前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困难的问题,庹启斌提出了三点创新思路的建议:一是集合债券引入机构化的设想;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支持证券拓宽渠道,在加大融资资产期限统一性的基础上,推动资产证券的滚动化发行;三是成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公司,并由其发行金融债后转贷企业客户。
0
标签: 两岸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两岸金融合作机制

2014-02-26 17:28
986

两岸金融更要自由行

2012-02-14 15:41
582

两岸金融合作或大跨步 台湾将获最优惠待遇

2009-10-14 09:37
584

福建自贸区拓展两岸金融合作新空间

2015-12-09 15:25
822

两岸金融业者呼吁:将台湾发展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2013-05-15 17:19
1549

台媒:货币清算落实两岸金融合作

2013-02-18 10:30
83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