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半年度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仍将疲弱,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元大幅贬值以及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速放缓将成为国际经济的主要不稳定因素。展望下半年,上述长期结构因素和短期周期性因素交织的矛盾,依然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
内容摘要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略有好转,经济增长呈分化趋势。美国处于内需型复苏过程中,复苏态势逐步增强;日本处于刺激型复苏过程中,短期增长强劲;而欧洲仍处于债务型衰退过程中,经济增长低迷;新兴经济体处于结构性放缓过程中,经济潜在增速放缓。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仍将疲弱,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元大幅贬值以及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速放缓将成为国际经济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为7.7%,二季度为7.5%。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有长期结构性因素,也有短期周期性因素。从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生产效率、土地2等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七上八下”(7%-8%之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从下半年看,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包括新型城镇化的逐步展开、信息消费等新消费热点的挖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年初出来的各项结构改革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等。不过,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背离”,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困难,对此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一是货币热、经济冷。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占用了大量资金。二是高融资规模、高实际利率。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饥渴限制了全社会平均名义利率的下行,造成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面临较高的实际利率,导致制造业投资需求持续疲弱。三是消费品通胀、工业品通缩。CPI温和上涨,PPI已经连续16个月负增长。CPI和PPI持续背离,增加了政策调控难度。
四是落后产能过剩严重,先进产能供给不足。产能过剩导致制造业投资需求不旺,先进产能不足抑制有效供给。五是出口疲弱、人民币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展望下半年,上述长期结构因素和短期周期性因素交织的矛盾,依然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但是,随着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望逐步增强,经济运行将有所趋稳。
我们预计,全年经济有望呈现“前弱后稳”态势,全年经济增长仍能保持在7.5%左右。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速增长区间的过渡中,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较多,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推动经3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因此,预计中央政府仍会坚持年初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支持结构调整。具体政策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回落,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将加大。
二是基准利率下调可能性较小,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将逐步扩大,同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CD)有望推出,同时简化存贷款利率的期限档次。三是市场流动性将略为偏紧,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下调。四是人民币汇率升值放缓,波幅将进一步扩大。五是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六是进一步改革流转税,增加财产税。七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会加大,信息消费将成为促进消费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