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流动性管理待升级 风险管理仍是短板

2013-08-26 17:291000

两个月前的流动性趋紧冲击已平息,但银行业和监管部门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反思在继续。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则认为,贷存比本身是非常好的风险管理指标,问题在于监管和考核的方式。

  两个月前的流动性趋紧冲击已平息,但银行业和监管部门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反思在继续。

  事后总结,监管部门和业界都认同,6月下旬流动性紧张,是多项时点性因素叠加所致。但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这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银监会在7月末的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直言,“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跟不上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结构的变化。”

  目前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关注贷存比、流动性比率、流动性缺口率等指标。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点的流动性状况,而且无法反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变化。随着同业、资金、理财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业务快速增长,现有指标已不能满足风险管理之需。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资产证券化逐步常态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将更大。部分银行逐步把新业务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纳入流动性风险管理,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管要求,并未产生硬约束。

  2011年10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参考“巴塞尔协议III”的国际标准,拟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项新指标,与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构成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定量指标。该办法本打算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但因争议颇多,至今未正式发布。

  一位参与该办法起草的人士透露,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做一些微调,该办法有可能年末出台。

  此外,受美联储量化宽松(QE)将逐步退出影响,来自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投放将减少,对整个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抽水效应不容忽视。为避免金融机构“心慌”加剧流动性紧张,微观监管指标升级的同时,优化宏观审慎监管也很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银监会应跟央行保持实时沟通,央行还应与市场充分沟通,稳定和引导预期。

  风控短板

  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短板,其一是指标不够精细和有针对性;其二是风险意识不够强。前者需技术改进,后者则关乎改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出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目标的考虑,商业银行通过扩张贷款等增加盈利的冲动较强,商业银行在权衡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关系时,容易轻视流动性风险。

  一位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坦言,在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上,的确把风险略微看得低了点,结果立马就会在流动性风险上反映出来。从外部环境看,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文彬认为,在2008年末至今大量货币投放的带动下,金融机构整体资金面比较宽松,客观上促成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放松。

  曾刚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些松散,还因为过去很长时间内货币政策是被动式的操作,每当流动性紧张的关键时刻,央行都会出手,以至于银行把央行叫“央妈”。

  但6月末的情形显然不同。一位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央行此前多次强调流动性管理,但商业银行还是没能高度重视,对流动性状况的预估不足,管理措施也不到位。

  银监会在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指出,不少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工具和方法还不完善,仅仅局限于盯住一些简单、静态的传统指标,对负债的稳定性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分析同业和理财等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动态的资金缺口监测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还未得到有效使用,相关分析结果也未能真正用于经营和管理决策。

  目前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有流动性缺口率、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对银行产生实际硬约束的是贷存比。但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复杂化,银行资金来源中存款比重在下降,而越发依赖批发融资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贷存比已经无法反映银行真正意义上的流动性状况。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已经由2006年末的87.5%降至今年6月末的82.5%,同业负债比重则由6.6%上升到13%,负债的稳定性降低。

  曾刚认为,贷存比并不是很好的观察银行流动性的指标,更多是用来控制银行信贷扩张能力,成为宏观调控的工具。银行为满足贷存比要求,拉存款拼得头破血流,贷存比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风险更低。时点考核还会系统性地放大银行的融资需求,并引发规避监管的套利,导致市场不透明和扭曲,“不利于引导银行建立与实际业务相契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

  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则认为,贷存比本身是非常好的风险管理指标,问题在于监管和考核的方式。

  银监会从2011年6月开始要求银行上报日均贷存比数据,但并未严格考核。

  对于流动性比率这一指标,几乎所有银行都能达到25%以上的监管要求。但银监会监管一部的章彰今年4月撰文指出,目前使用的流动性比率指标,以会计概念的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为出发点,并未严格考虑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如何优化

  “严防流动性风险”在银监会下半年关注的六大风险中位居第二。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的优化已在议程之中。

  贷存比的改良,从根本上涉及到《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曾刚建议,短期内可以先对贷存比指标做些调整,使其能覆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存款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存款,还可以纳入带有存款性质的新型金融工具,如表内理财产品、拟发行的存单、同业存款等,“同业存款流动性比一般存款大,可以用系数进行转换”。

  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人士说,银行和监管部门都对修改贷存比的内涵做过很多测算。不管是修改分子还是分母,如果带来很大波动,是不现实的;但若一点影响没有,就没有必要改了。

  此外,曾刚建议,贷存比的考核力度和方式也可以调整。可以考虑不作为强制性指标,而作为监测或参考指标;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年均或季均。“考核弹性越大,负面影响越小”。

  一位香港银行业监管部门人士认为,首先,大小银行的贷存比考核应区别对待;其次,可以考虑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银行过往表现和风险敞口情况动态调整,增加灵活性,也能激励银行更好地遵守规则。

  对于流动性比率指标如何更加精细化,银监会监管一部的章彰撰文建议,对流动性资产,根据不同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状况,结合不同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差异,来设定流动性资产的风险权重;并淡化合同期限的概念,而以剩余期限来代替。对流动性负债,按照负债的性质及在30天内现金流出的可能性保守地进行设定。

  “巴塞尔协议III”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LCR)指标,要求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日现金净流出量的比率大于或等于100%,其目的是提高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的弹性。今年1月,LCR已经确定最终版本。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有关LCR实施的具体方案相关部门也在研究制定之中。银监会要求国内银行按季测算LCR。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说,从该行频率更高的月度数据跟踪研究看,LCR指标跟同业业务变动和期限结构变动的相关性非常高。

  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的实施预计将推迟。NSFR反映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状况,旨在防止银行在市场繁荣、流动性充裕时期过度依赖短期批发性融资。巴塞尔委员会原计划NSFR自2018年生效,但目前指标的校准尚未达成共识,生效日期可能延后。

  无论LCR还是NSFR,对于国内银行而言,执行难度都不小。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人士说,这两个指标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很高,国内很少有银行能实现系统自动计算。“现在银行都在积极做数据标准化,提高数据质量”。

  除了提出新的监管指标,年末可能出台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增加对多元化和稳定性融资的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并表和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要求,还要提高压力测试、应急计划等监管要求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央行从宏观层面通过备付率和备付头寸,监测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但6月下旬正是在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因为市场在恐慌情绪下对货币政策松紧的预期发生逆转。

  曾刚认为,随着货币政策从被动应对外汇占款增加,逐步转向主动和前瞻性的调整,监管部门之间应密切沟通,避免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叠加可能造成的影响。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在7月未公告而续做两期到期三年期央票之后,央行8月12日公告了新一期到期续做的规模和利率,显示其在信息透明和稳定预期方面的尝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拟出台

2021-09-13 18:14
13762

重磅!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7月1日生效

2018-05-25 16:49
50996

融资租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探究

2017-01-23 15:02
30888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7-01-03 13:41
35325

严控流动性风险管理:以齐鲁银行为例

2014-08-17 13:37
3824

【风控官必读】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之道

2014-08-10 09:05
96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