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风波”背后博弈
中美博弈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倾斜。一场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风波,似乎正在印证这一判断。
一份英文月刊杂志《China Briefing》日前援引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的话称:“人民币并未面临任何升值压力,不过由于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人民币兑美元可能贬值至6.95至7元人民币附近水平。”消息发布当天,即引发人民币海内外市场汇价大幅波动,同日上证综指也大跌近3%。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投资者担心贬值引发资金外流,导致抛盘踊跃。2月19日,发改委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指出:《发改委官员称人民币可能贬值至7》的文章,纯属捏造,我委负责同志从未发表过类似言论。
发改委发布澄清声明后,《China Briefing》刊登更正声明,“人民币贬值的言论并非来自张晓强,而是来自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表示,刘明康近期从未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接受过采访,有关媒体的报道纯属捏造。
无论有关“人民币贬值至7”的消息是真是假,这两起事件更容易让人解读为,在希拉里访华前夕,中国官员出来力挺人民币贬值,有其特殊背景和含义。
对比以前,保尔森多次访华,市场反应都是人民币升值,汇率连续击破整数关口,“保尔森效应”在汇市大行其道,这曾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在向美国送红包”。
这一次,情况正在向相反方向转变。希拉里不是保尔森,此时的美国也非彼时的美国。所以,同样是访华,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自然会有不同反应。这同时也反映出市场的一种心态——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过程中,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开始显露出走弱苗头,而中国则逐渐占据更有优势的地位。
此种背景下,在未来中美博弈中,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或许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