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发性金融的风险管理

郑之杰 |2013-08-19 13:40824

开发性金融的风险管理是中国国情下管控战略性、开发性、中长期业务风险的重要探索,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性金融的风险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具有“全员一体、全流程渗透、全方位覆盖、全要素联动”的鲜明特征。

  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多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秉持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针对自身业务特点,探索建立了一套严格有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发性金融风险文化。开发性金融的风险管理是中国国情下管控战略性、开发性、中长期业务风险的重要探索,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性金融业务的

  风险特征

  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

  开行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使命,贷款主要投向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等“两基一支”领域,“三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中小微企业、助学贷款等社会民生领域,以及境外能源资源、中资企业“走出去”等国际合作领域。开行肩负使命、支持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特色和风险特征。

  (一)战略性。开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银行,在选择项目时,要首先把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体现政府意图和政策导向摆在第一位。比如,开行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和经济外交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国际业务中的国别风险、政治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又比如在经济下行期,面对电力、铁路等基础性行业出现的经营和融资困难,开行要通过增发贷款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行业起到稳定和拉动的重大作用,积极进行逆周期调节,防止重大项目和产业资金链断裂和经济大起大落。

  (二)开发性。瓶颈领域普遍存在市场发育程度低、信用不完善、项目前期开发投入大、自身偿债能力弱等问题,风险难以控制,项目收益低且存在不确定性,很难满足商业金融机构的标准和要求,财政资金又无法完全覆盖。开行支持的项目大部分都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领域,比起商业银行,自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压力。这就要求开发性金融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信用结构,引领社会资金,在支持项目建设的同时防范风险,最终把市场不成熟的领域培育成为商业可持续的领域。

  (三)长期性。开行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风险具有“长期、大额、集中”的特征。“长期”体现为贷款期限长,平均合同期限在10年以上,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多、不确定性大;“大额”体现为贷款额度大,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在数十亿、上百亿元以上;“集中”体现为贷款相对集中于一些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一旦经济下行,这些行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或亏损,开行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开行中长期风险管理的

  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实践,开行针对开发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探索形成了显著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总体来讲,开行的风险管理立足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预研预判,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实现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具体来讲,包括规划先行、银政合作、信用结构、发债筹资、金融创新、完善机制等方法,这些方法综合形成了开发性金融风险管理的“利器”。

  (一)通过规划先行,增强促发展、控风险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规划先行既是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中长期业务的客观要求,应对“长期、大额、集中”风险的有效工具。一是以规划先行促进各地科学发展,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开行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制订区域、产业、社会、市场等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各地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规划把握支持重点,防范贷款投向风险。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融资的支持重点和方向,把好项目入口关,最大限度地将防范风险的环节向前延伸。三是通过规划培育孵化项目,防范项目失败风险。在规划一揽子合作的目标和框架下,根据项目成熟程度,分步安排和实施。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不断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使实施条件逐渐成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四是促进规划成果落地,防范项目融资风险。开行把系统性融资规划嵌入与各地的整体规划合作,设计重大项目的融资方案,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规划实施,避免项目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银政合作,以系统合力控制风险。一是共同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健康的市场主体。银政合作具有建设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双重职能。开行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将防范风险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共同推进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比如,在支持城镇化方面,开行与地方政府共建融资平台,推动整合各种资源充实平台实力,规范平台管理,不断发现和挖掘平台的信用潜力,培育了一大批健康的市场主体和企业主体,既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又解决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难题。二是银政合力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前期和评审阶段,加强与政府合作,选择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优质项目,推动落实项目的信用结构和贷款条件;在贷款发放后,密切与政府沟通,跟踪了解项目信息,同时发挥与政府合作成立的助贷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项目的监控和管理;在贷款回收期,采取贷款回收与发放挂钩等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与政府共同推动项目本息回收和不良资产化解。三是运用社会化方法开展贷款项目监督。与地方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合作,创造性地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对贷款实施公开监督,极大地拓宽了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半径,形成了强有力的风险防控网络,构筑起开行资产安全的又一道屏障。

  (三)构建完备的信用结构,确保贷款风险可控。信用结构是项目贷款风险分担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开行结合监管要求和形势变化,不断创新信用结构,使贷款资金进入瓶颈领域成为可能,有效控制了长期信用风险。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通过BT和委托代建协议项下的收益权等作质押,以政府城建资金、城投集团和土储中心经营收益作补充还款来源等方式,夯实信用结构。创新设计政府平台矿业权大额融资模式,平台公司以矿业权作抵押进行融资,并通过矿业权的增值获得项目现金流。在棚户区改造领域,针对项目结构复杂、流程环节多、资金使用、监管、回笼控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以省级平台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土地开发成本返还收入和项目其他补助资金形成的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再加上账户监管、抵押品排他性承诺等多种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锁定风险。在产业领域,对于拥有知识产权且具备市场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客户,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允许借款人以合法享有且可以转让的专利权、商标注册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作质押。在中资企业“走出去”领域,在为购买中方设备的海外客户提供买方信贷时,面对海外客户资信状况难以甄别、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高等困难,设计了借款人牌照或资产抵质押担保、开行与中资企业共同进行风险分担等措施,实现了整体风险的缓释。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开行选择实力较强、供油能力可靠的国外石油公司作借款人,并针对油贸现金流稳定的特点,设计了以借款人向中国出口石油的销售收入为质押的信用结构,以及“先归集、再扣收、后返还”的现金流监管模式,确保售油收入闭环运行,优先用于偿还开行贷款。

  (四)发挥债券银行优势,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合理配置。开行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将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化零为整、续短为长,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覆盖和应对长期、大额、集中风险。同时,坚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将流动性管理视为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和资金管理的中枢,充分发挥主动负债优势,统筹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有效防范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五)开展金融合作与创新,运用市场化方法分散风险。通过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设中长期投融资市场,疏通信贷资产流通渠道,构造项目的市场化出口,分散长期、大额、集中风险。2005年12月,开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国内首笔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开创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开行还是我国银团贷款的主力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银团贷款余额接近1.3万亿元。

  (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是严格项目评审。通过建立路演审议制度、风险边界判断制度以及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审相结合的“二元评审”体系,加强评级和授信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评审,综合授信”体系,通盘考虑客户各项业务需求,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加强贷后管理。通过严格的贷款分类制度、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的抵质押担保管理体系以及信贷资产动态管理,形成了包括贷款资金监管、贷后现金流监管、项目监管、借款人监管、担保监管在内的多元化贷后管理模式,覆盖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加强行业分析和案例指导。在对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信贷政策,总结典型项目开发评审和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编制相关案例,使全行在项目开发、评审、贷后管理等各个阶段能够明确方向、关注重要风险点。四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着眼于覆盖所有的风险种类、业务领域以及业务发展全过程和各种潜在风险,完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审部门三道防线,构筑风险防控的有力屏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下,根据各部门和业务条线的职能分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考核,落实风险责任。

  实践证明,开行的风险管控是有效的,既服务了国家发展战略,又实现了自身良好经营业绩。截至今年6月底,开行累计本息回收率达99.39%,连续54个季度保持高位运行;不良贷款率为0.32%,连续33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资产质量保持国内外同业领先水平。

  开发性金融的

  风险文化

  开行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业绩的同时,形成了具有开发性金融特色的风险文化,它植根于开发性金融的成功实践,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支持发展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在支持中防控风险、用发展来化解风险”的“大风险观”。

  开发性金融的风险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具有“全员一体、全流程渗透、全方位覆盖、全要素联动”的鲜明特征。精神层面体现为“大风险观”及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理念,是风险文化的上层建筑。包括“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对国家利益负责、对开行发展负责”的大局观念,“细节决定成败,风险止于流程”、“全员动员、人人有责”的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等。制度层面体现为健全高效的风险管控架构、制度和流程,是风险文化的核心载体。包括与开行战略发展目标和业务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以及贯穿业务各环节的全流程制度体系等。行为层面体现为蕴含在每名员工行动中和每个操作环节上的风险防范行为准则,是风险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建立健全行为准则,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采取监督检查和合规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队伍职业道德水准,以道德约束弥补制度漏洞。物质层面体现为成熟的风险甄别计量和控制技术、可靠的信息科技系统、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队伍等,是风险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说,风险文化是开发性金融在意识文化领域的体现和延伸,为增强风险防范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深刻变化,开行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开行更好地防范风险、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行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正确把握促发展和控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控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发改委:要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提高制造业贷款投放的可持续性

2023-03-05 10:41
51602

《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修订

2022-12-13 09:22
29187

外汇局党组强调:强化金融风险防控 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

2022-09-14 15:13
22946

证监会: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2022-06-27 15:19
13908

山东临沂:支持新兴技术在地方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2022-05-23 14:05
16492

肖翔: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和长效监管

2018-12-26 14:49
4096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