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翼展金融驱动之风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业一业兴则百业兴。在合肥,一边是位于滨湖新区的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塔吊林立,施工场景热火朝天;在合肥广阔的农村大地,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加快推进肥东县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全覆盖;巢湖市村镇银行正在筹建,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
热土生“金”,有“融”乃大!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业一业兴则百业兴。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打造,合肥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高地”效应凸显,在推进合肥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金融的核心作用。
当前,随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的深入推进,合肥金融业全面转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上半年,合肥金融市场不断壮大,金融主导产业特征日益凸显,金融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百花齐放的“金融大花园”中,合肥上市公司拥有量已达30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
两指标携手“过大关”
银行里存着多少钱,贷出去多少钱,不仅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更直接反映了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上半年,合肥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显著增长,分别突破8000亿元和7000亿元两个大关,达到8305.5亿元、7103.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1.54%、38.25%。其中,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6%和16.6%;人民币存贷比达85.53%,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有85.53元用在了支持企业和经济发展上。
上半年,合肥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7.8亿元,占全省的32.57%,占全市GDP的5.5%;金融税收34.02亿元,金融业对财政的贡献度为8.72%;金融总量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基本形成了以货币信贷市场为主导,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协调发展的“大金融”格局。
在银企对接会、资本项目对接会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举措助力下,我市企业融资规模大幅上升。1~6月份,全市实现直接融资同比增长110.76%。目前,合肥已拥有30家上市公司,其数量占全省的38.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同时,3家企业过会待发,占全省100%;10家企业首发在会待审,占全省一半;10家企业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占全省53%;4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新三板”协议。
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得金融者,占尽发展先机。
在合肥,一边是位于滨湖新区的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塔吊林立,施工场景热火朝天;
另一边是金融招商阔步迈进,硕果累累:今年以来,中西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瑞福德汽车金融公司正式开业,成为我省首家中外合资汽车公司;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正式开业,南洋商业银行开业在即,广发银行落户选址中,脱胎于穆迪的金融信用风险分析公司和光大金控来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正稳步推进中。
在合肥广阔的农村大地,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加快推进肥东县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全覆盖;巢湖市村镇银行正在筹建,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这些立足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将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的现状,助力“三农”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也开始在合肥的金融沃土上成长,为“金融高地”注入新活力;一批产业投资基金筹备设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金融驱动产业升级
通过金融资源的配置,以金融市场的“无形之手”在实体经济领域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可谓大有可为。
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金融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推动消费升级,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作了具体规定。
“我们将结合合肥实际,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发挥金融在合肥率先崛起和弯道超越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市金融办副主任王欣表示。
合肥历来重视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发展。“创新贷”是一个专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基金池,是合肥创新思路扶持“朝阳企业”发展而提供的诸多金融产品之一。“成也融资,败也融资,资金是我们中小企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一位通过“创新贷”成功实现融资的企业家感慨道。 (赵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