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互联网金融的“枝干”:精神、层次与结构

李钧 李耀东 |2013-08-16 09:54482

我们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完全抓不住逻辑脉络和层次感。而比特币用户就在这些完备信息之上建立起信任关系,经由计算力投票形成了民主的权力契约。比特币的历史有力证明了只要存在简单、合适的规则,即使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社区也可以形成完美的契约。

  我们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完全抓不住逻辑脉络和层次感。就像在恋爱中抓不住情感节奏一样,有些尴尬,不知从何做起。另一方面,关系要继续发展,所以就根据有限的举动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人人贷、点名时间、融360、余额宝、微信支付、比特币……我也是这样,看到了具体举动,看到了叶子和果子,却迟迟找不到枝干,也不知作何预测。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找到不同枝干。我们也找到一个,是在互联网精神角度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基于此,互联网金融被分为了三个层次:交易方式、交易结构和权力契约(此外还有虚拟资产保险等新产品和服务,本文暂不论述)。而在层次分类及其共通表征下,我们又返回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结构。

  互联网技术与精神

  互联网源于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其构建初衷是连接不同的计算机,使它们能进行数据交换。但是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所催生出的丰富应用和新型思潮,使得互联网概念已经远远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而达到社会、经济和思想等诸多层面。

  在本质上,互联网是信息的高速流动网络。由于信息交换的便利、高效和低价,数以亿计的人群、机构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彼此交换信息。因此互联网对社会的第一层影响表现为更加广泛、低约束的信息表达(例如论坛、微博等),在此基础上催生出平等分享概念。经由广泛表达,兴趣或利益相似的个体聚集起来,借助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共同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完成某个任务,导致协作的概念深入人心。在此之上产生了众包、众筹以及P2P借贷等新模式。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巨大覆盖范围和低成本的信息传递,使得之前难以直接享受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人们有了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创造价值的机会,这直接导致普惠思想成为互联网从业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之前已经可以享受到相关服务的人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选择自由。而基于平等、分享、协作、普惠和选择自由,互联网也涌现出一些新的民主实践形式(如分散化监管和计算力投票等)。

  分享、协作、普惠、选择自由和民主等理念经常蕴含在广大网民所使用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普通大众对于互联网的思想认识。这一认识投射到金融领域,引发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在于互联网思想与金融事务的结合,而不是局限于互联网技术或计算机技术本身。

  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层次

  在以上论述逻辑的基础上,我们把互联网金融分为三个层次,交易形式,交易结构和权力契约。交易方式指的是使交易过程变得低成本高效、便捷、安全,比如金融垂直搜索、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智能理财、资产超市等。比如另一个逻辑上的数据金融,其常被机构用于精准定位客户,发现潜在客户需求,作为一种销售的手段;以及用于做分析,增加交易的有效性,减少风险。这也是交易方式的内容之一。

  移动支付同样正在革新传统的交易方式。以美国的Square为例,它已经推出了全套的移动支付方案。用户只需在手机中安装Square钱包,付款时甚至无需拿出手机,收款终端会自动识别用户的手机完成扣款。这种支付体验在简化流程的同时反而增进了买卖双方的互动。如同“你的曾祖父走进一家杂货店,挑了一把铲子,告诉老板把这笔买卖记在账上,然后离开”。你只需专注于你要的东西和价钱,支付的“物理”环节都没有了。

  这就是互联网金融首先会改变交易方式的典型示例:用户不用再拿着信用卡跑到收银台结账。他们或用手机,或用平板电脑,想在哪里交易就在哪里交易,想在哪里结账就在哪里结账。交易方式从传统死板的集中式,转变为灵活的点对点式,虽然中间增加了一层第三方支付的媒介,交易渠道却扁平化了。交易方式也大为不同。

  传统交易结构总体上说是集中式的,借贷资金得去银行,买保险得找保险公司。互联网天然具有P2P去中心化的特点。目前在金融领域具体的表现形式有P2P借贷、P2P股权(狭义众筹)和P2P资产交易。因为这些都已经谈论较多,我们想谈谈P2P外汇交易,及其在个人中心经纪上的扩展。

  传统外汇交易经常通过兑换商进行,兑换商根据当时的市价确定汇率。经由互联网技术,当前的外汇交易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通常外汇交易平台会列出全部交易方的叫价和他想购买/出售的外汇数量,兑换者可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兑换预期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交易者不是向平台,而是向平台上的另外一个交易者直接进行兑换,平台只承担信息展示与交互的角色。

  在这样的平台中,交易商的角色仍然存在,不过已经蜕变为平台维护者和信用支撑者。它们以网关的形式帮助陌生用户建立信任关系,并为用户提供资金进出平台的通道。其收入依靠专业服务获得,而不再是收取外汇兑换的汇率差。这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以及“脱媒”概念都具有巨大启发意义:即使在交易结构发生彻底改变的互联网金融中,金融机构仍然会存在,它所脱去的是信息不对称媒介,保留的是专业服务媒介。

  我们也想谈谈权力契约。以上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结构都是市场对市场的选择行为。但是互联网可能会影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契约。我们举出的一个例子是比特币。此处我们总结比特币的重要特点:

  1)它是由算法产生的货币。比特币没有发行人,其算法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固定数目的字符串,这些字符串就是比特币,它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的属性,因此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强。2)它的价值只取决于用户的判断。如果所有人都认为它不值钱,它就不名一文,如果所有人都认为它很值钱,它就可以很昂贵(最初一个比特币甚至换不到一美分,现在它的价格却高达100美元左右,最高时曾达到260美元以上)。3)它的转账过程无需第三方监管。比特币具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分散化监管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想在转账过程中进行欺骗是几乎不可行的。而这一机制并不需要现实引入实体监管方,也就是说比特币的使用者在彼此“互相监管”。4)比特币转账是点对点的。由于无需显式的第三方监管,比特币的转账过程表现为比特币从一个账户直达另外一个账户,中间不需要额外的媒介。5)比特币的发行和交易监管均通过计算力投票获得。整个比特币社区通过计算力为比特币的价值进行背书,而不通过某个外部强力机构。6)比特币规则的改变亦通过计算力投票予以确认或拒绝。即使是在比特币社区中,也不存在能够决定比特币规则的集中式机构,一切规则的变化都凭计算力投票决定。而计算力的背后是参与用户的人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比特币是高度去中心化的,它是大范围直接民主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实践形式。

  在比特币社区,所有关于比特币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包括目前已经发行了多少个比特币,未来还将发行多少,这些比特币都被哪些地址获得,又转给了哪些地址。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他想)都可以了解所有比特币的来龙去脉。而比特币用户就在这些完备信息之上建立起信任关系,经由计算力投票形成了民主的权力契约。

  比特币的历史有力证明了只要存在简单、合适的规则,即使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社区也可以形成完美的契约。这种分布式权力结构对于金融的影响远远超越“脱媒”—是的,我们认为把互联网金融的结果或者目的理解为“金融脱媒”是狭隘的。

  交易过程、交易结构和金融权力三个方面,也是我们认为的互联网金融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与维度。这三个层次,也代表着逐步接近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

  去中心化与互联网金融的结构

  无数的计算机信徒通过卓越的技术实力,有可能推出一些更加激进的应用实验,从而延伸互联网精神的塑造。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去中心化思想。显然,没有互联网,没有P2P架构和协议,就没有去中心化思想。而去中心化正是互联网改变金融,从一个革命性思想落地为创新金融模式的最好例证。如前文所述,这个例证已经远远超过技术升级或者金融脱媒。

  但据我的理解和观察,去中心化将不会是结果,而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摧毁已有的中心并产生新的中心,在此过程形成新协议和新标准,体现出更加公平、合理、普惠的契约精神。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去中心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每次变化中心的成本。

  以这种思路前瞻金融行业,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很有可能表现出一种混合结构:既存在一些巨大的局部中心节点(例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等机构节点),也存在不计其数的个体节点。个体节点之间、局部中心节点之间、个体与局部节点之间,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如同当前的互联网结构。

  但与当前互联网结构不同的是,其中的局部中心节点是大而薄的,它们主要起到信息聚合和服务连接的作用,通过强大的信息服务能力获取收入。大量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局部中心节点得以展现或组合,以便形成更具选择空间和更加综合性的服务列表。提供这些专业化服务的节点则是小而厚的,它们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或强大行业资源,生产个体所无法掌握或计算机无法自动完成的服务,或对整个网络的公共服务提供支撑。也就说,在这个网络中,信息的不对称将被逐步抹平(局部中心节点的收入即来自抹平工作),知识(专业化服务)成为获取收入的主要途径。

  而这个网络中的个体节点间的直接连接就是P2P,只是互联网金融中P2P的规模将远远超过当前。大量琐碎的金融事务经由P2P连接即可完成,只有少量重要的事务需要连接到局部中心节点,经由局部中心节点的透明信息代理作用,与专业服务节点交互完成。

  回到前文,互联网金融也是和恋爱一样的事情,年轻欢快,瞬息万变,转向性和速度感都很强烈,琢磨出一套思路还挺难的。我们吃过几顿饭,看过一些电影,但却不让你牵手—她到底是什么意思?下一步的可能性是什么?是的,我们或许缺少一个不必要完全正确,但是主轴性诠释脉络的思路。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演进以及市场的自由选择中,我们可能会逐渐看出一些端倪。(作者为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李钧 李耀东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亚洲保理荣获2024年度行业贡献单位奖及大湾区普惠金融领域典型案例

2024-11-15 10:21
1357

工信部公示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金川集团供应链金融实践案例入选

2024-11-11 15:00
26367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

2024-07-30 11:26
48197

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业内:有助于资金回笼

2023-10-19 13:57
74851

上海法院发布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2023-10-18 12:50
5471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