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保理拟年内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正与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积极探究,将商业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证券化处理,力争在年内形成实质性合作。预计到2013年末,在浦东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规模将达到60家,注册资本总额达40亿元,累计业务量可达20亿元。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正与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积极探究,将商业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证券化处理,力争在年内形成实质性合作。
8月7日,上海“浦东新区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孙永强透露了上述消息,他同时表示,此举将极大地解决商业保理企业的资金需求。
但是,目前浦东新区16家已经开展业务的保理企业,累计业务量只有2.8亿元,数量较小。“到年底实现20亿元业务量的时候,就可以操作了,还可以几家企业联合起来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孙永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预计到2013年末,在浦东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规模将达到60家,注册资本总额达40亿元,累计业务量可达20亿元。
永丰余(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秉?k告诉记者,自7月拿到牌照以来,该公司已经做了4笔业务共计800万元。他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经在研究资产证券化事宜,“等我们做到了三五亿元的规模,就可以去试试市场的水温。”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张忠德在会议上表示,商业保理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健康快速的发展有助于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服务贸易行业的纵深发展,但“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通货币和资本市场的通道,做到资产证券化,整个金融总量的发展势头将不可同日而语”。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保理商通过与债权人签订合同,买入其应收账款的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承担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根据服务主体不同,保理可以分为由银行提供的银行保理和由商业保理机构提供的商业保理两类。
近年来,银行业保理的发展已较为成熟。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和国内保理业务量折合人民币达2.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自2008年起,我国的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
但是商业保理业务则自去年12月起,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两地进行试点。数据显示,从试点至今年6月底,浦东新区已经批准设立商业保理企业33家,合计吸引投资25.76亿元。滨海新区则新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9家,注册资金合计13.117亿元。
商业保理基于赊销而出现,在我国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人民日报》报道称,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经下降至20%以下,赊销的比例上升到70%以上,国内贸易更是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据统计,全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
不过,由于目前商业保理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规范缺失、信用管理政策不配套、人才队伍严重短缺、企业存在重复征税等问题。
比如,目前商业保理企业在办理业务中需征收什么税种、如何课税等问题尚无统一的办法规定,这直接影响商业保理企业开展业务。
浦东新区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曹磊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浦东的操作经验是,商业保理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开展业务,按照营业税差额征税,但是利用银行杠杆资金开展业务该如何征税,尚在商讨。“下周我们会专门和浦东税务局讨论,方向是纳入‘营改增’范围。”
此外,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内容不允许与商业保理企业共享,商业保理企业被排除在征信系统使用人范围之外。
孙永强表示,将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进行沟通,争取将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企业纳入征信系统使用人范围,推动建立专门的商业机构应收账款转让、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建立全国性的商业债转让平台。
7日下午,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还分别与浦东新区商务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述7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将对浦东的商业保理企业给予全面金融支持,尤其是一些重点企业,如果暂时无法达到银行现行信贷要求,银行也将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