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金融滞后抑制云南磨憨边贸发展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磨憨口岸,是中国通向老挝的唯一国家级陆路口岸。2006年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成立,在实施“区镇一体化”改革之后,磨憨镇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管辖,园区面积由98平方公里增加到803平方公里,人口由0.82万人增加到2.75万人。
“银行我已经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西双版纳泰富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很缺钱,但很难融资。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磨憨口岸,是中国通向老挝的唯一国家级陆路口岸。2006年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成立,在实施“区镇一体化”改革之后,磨憨镇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管辖,园区面积由98平方公里增加到803平方公里,人口由0.82万人增加到2.75万人。
虽然只是一个人口不到3万人的边城小镇,其进出口贸易却通向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据西双版纳新闻网信息,上半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完成93.8万吨,同比增幅27.4%;贸易额完成4.6亿美元,同比增幅3.4%,出入境车辆16.3万辆次,同比上升22.8%。虽然增长态势持续,但今年上半年受经济整体低迷影响,磨憨口岸的边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而融资难、负担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银行的担心
磨憨口岸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本报记者从农业银行勐腊磨憨支行了解到,银行对边贸企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是在融资方面还要按照银行统一标准执行。
随着贸易流通速度的加快,进出口公司在资金周转方面也面临更高的挑战。边贸进出口公司贷款难,关键是缺少抵押物。磨憨口岸的进出口公司一般是轻资产公司,主要的资产就是存货,比如木材、矿产,甚至水果,缺少可以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在政府倡导下,银行也尝试开发符合边境口岸进出口公司的融资产品,比如出口退税融资业务,由于操作过程麻烦,周期长,无论银行还是客户兴趣都有限。
一位从事边境业务多年的银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银行给边境进出口企业放款是有很多担心的。首先,进出口公司往往都是代理业务,提供的材料复杂、难以核实,而且很多没有资质的公司会挂靠有资质的公司来融资;第二,越南、老挝、缅甸商人结算较慢,有时故意拖欠,也有因为汇率不划算改变付款期等情况,交易周期完成时间不可控,风险较大,目前银行适合的融资产品很少。
中国从老挝进口的主要是热带水果、木材、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出口产品主要是温带水果、生活用品、钢材钢构、摩托车等。泰富进出口公司主要经营木材和煤炭的进出口,张成斌告诉本报记者,边境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有其自身特点,实际上很难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材料。
比如木材进口,很多时候是到山上从农民手里直接收货,一方面没有发票,农民甚至连中国字都不会写,无法开单据;另一方面都是直接付现金,不能从银行支付,很难有记录。“有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交易,比如老挝的农民说,我的树给你砍不收你钱,但需要你给我架上电或者铺上自来水。边境贸易本来就没有正规大规模贸易规范,老挝更不规范。”张成斌说。
其他融资方式的困难
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融资方式也非常困难。小额信贷虽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选择,但成本之高让很多企业不敢奢望,小额信贷公司甚至被有的口岸银行界人士称为“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另外,产业链融资也很难。“我们的进口业务是先进口,再销售。进口的时候是要立刻结算,但销售却不能立刻、全部销售出去,而且下游企业结算也不能及时,经常压款。”张成斌说,煤炭、木材的下游主要是供给国有企业,结算流程慢,“比如我们向某水泥厂销售水泥,说好一个月结算一次,但往往是两个月一次。一个月销售量6000吨煤,2个月就是1.2万吨,以400元/吨的价格计算,两个月就压资金480万元。资金压力很大。”
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减缓流通就是加剧企业资金压力。本报记者了解到,老挝本身贸易节奏慢,即使手续齐全、税费全缴,也不能很快办理通关,老挝国内省与省之间通过也需要检查。到中国境内,又存在流程慢、收费多的情况。“以进口木材为例,第一步要到林业部门办证,然后到濒管办办证。以前在濒管办办证"一证多用",现在要求"一单一证"。比如我今天进口一车木材,现在要求一次只能办5张,一天比如进几单的话就用完了。办这个证还要求鉴定是什么木材,还要交鉴定费。”张成斌表示,业务好的时候证书额度不够用就只好去昆明办,往返一次成本就要2000元,而且时间长。
相反,加速流通就是盘活存量资金。为加速通关,各口岸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但边境企业则表示“板子没有打到点上”。企业希望海关提高无纸化、自动报关程度,尽快施行“银关通”,加快通关流程,改变现在贸易公司需要电脑上填完单据之后到海关、检疫站排队等待录入,然后再到银行排队等待办理付款、转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