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出口传递渠道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同意中国经济放缓会对全球其他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影响世界是通过出口的渠道。以上的讨论显示中国可以作为货币强权并且决定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环境,但这是由于世界的其他央行(尤其是亚洲)允许这发生。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同意中国经济放缓会对全球其他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影响世界是通过出口的渠道。然而Lars Christensen认为中国对于全球有更多的货币性传递机制。
Lars Christensen: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强权
David Beckworth认为美联储是货币强权,因为“美联储掌控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许多新兴市场都证正式或非正式的绑定美元。因此,其货币政策会出口到大部分新兴市场。”
我相信人民银行在很大程度起到同样的作用--也许对于一些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和商品出口国,人行的影响力或许更大。因此,在一定情况下,人行能够“主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如果这些国家决定进口中国的货币政策环境的话。
总体看,我认为人行影响全球货币政策环境的三条渠道如下:
1)出口渠道:对于全球许多国家而言,中国如今是最大或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货币紧缩导致中国经济放缓将对许多国家的出口表现有显著影响。这是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聚焦的渠道。
2)商品价格渠道:由于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商品消费国,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商品的需求和价格有直接影响。因此,更收紧的中国货币政策正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下跌。这显然对商品出口国有直接影响。
3)金融流动渠道:中国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中国显然是全球金融资产非常重要的需求来源。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缩将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因此将影响诸如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等资产的需求。
对于大部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然而,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本地”货币政策,我们就不能准确的理解中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全球其他国家能够决定是否引进中国的货币紧缩。人民银行可能是一个货币强权,但这只有在全球其他央行允许的情况下。
固定汇率、对于浮动利率的担忧和通胀目标给了人行强权的地位。
以上的讨论显示中国可以作为货币强权并且决定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环境,但这是由于世界的其他央行(尤其是亚洲)允许这发生。马来西亚或香港不需要被迫进口中国大陆的货币环境。因此,这些央行可以选择抵消任何中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马来西亚央行显然完全控制着该国的名义GDP/总需求。如果中国的货币紧缩导致马来西亚林吉特走弱,那么马来西亚的货币环境只有在大马央行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对抗货币下跌时才会收紧。
澳洲联储的例子非常明显。澳洲联储执行浮动汇率并且有一个灵活的通胀目标。在“常规”情况下,澳元将或多或少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致,以反映澳洲是重要商品出口国的情况。此外,近期澳元下跌的幅度超过了商品价格的跌幅。然而,在近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冲击下,澳元的表现显示出澳洲是在“自动”宽松货币以应对中国的冲击。
(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