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不再担当“替补”的角色
虽然银行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供应链融资采用比例低,但前景广阔。调查发现:75%的企业认同上下游企业应合作共赢,不能单打独斗,并与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银行方面采取了切实的行动。调查发现,面对资金压力,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信用借款为主,其次分别是担保借款和供应链融资。
虽然银行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供应链融资采用比例低,但前景广阔。
金融海啸过后,国内企业尤其是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仍面临着流动性短缺的问题。2012年发生在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潮就折射出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
5月27日,平安银行等机构发布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总结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六大发现”,呼吁各界关注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融资与供应稳定”等关键问题,并就加速中国供应链管理行动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供应链管理组织、培养和储备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加大对信息化技术投入等建议。
调查发现:75%的企业认同上下游企业应合作共赢,不能单打独斗,并与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银行方面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比如,78%的企业与上游供应商采用订单与预测结合的形式,销售物流全部外包或大部分外包占69%,有30%的企业已进入供应链金融,有75%的大型企业、47%的中型企业分别开展了供应链风险识别、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与下游客户的订单响应速度加快,50%的企业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
但应当看到,中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有43%的企业认为理念转化并未解决,有48%的企业认为制度性约束十分明显,反映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高管在推进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90%的企业认为缺少供应链管理专门人才;72%的企业没有设立供应链管理部门;74%的企业缺乏商业智能类的系统支持;企业与银行真正对接的只有37%。
按Demica公司提供的数据,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平均成长率为10%-30%,发展中国家为20%-25%。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支持一大批依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供应链融资下的细化产品,这些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处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都可以获得便捷、低廉的资金。调查发现,70%的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平均天数为15至90天,35%的企业一直处于资金紧张状态。为解决资金压力,52%的企业采用信用借款,45%的企业采用担保借款,37%的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今后将有58%的企业涉足供应链金融。
调查发现,面对资金压力,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信用借款为主,其次分别是担保借款和供应链融资。三类融资方式的获取渠道仍以银行为主,民间个人和机构方式获取融资占有一定比例,但远非主流,而通过物流公司和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融资的比例更微。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以延展或缩短账期、提供预付款、赊销等方式帮助上下游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这种互助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供应链社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 丁俊发)
(原标题:供应链融资不再当“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