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中行集团国际结算量超过2万亿美元
为便利企业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不断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加快建设清算渠道。程军:中国银行为支持“走出去”企业设计的特色业务有很多种,比如融资性对外担保,就是为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产品。
领军贸易金融 促进银企共赢
作者: 魏建玲 宋淙淙
2011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疲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贸易金融业务的传统优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市场规则建立,全方位支持企业的贸易金融需求,成功实现了银企共赢。日前,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务的新变化。
记者:作为全球网络最为发达的中资银行,中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程军:国际结算是外贸企业最基本的金融需求,专业、高效、快捷的国际结算服务对保障企业收付款安全、加强资金运用和管理至关重要。中国银行从创立伊始即开办此业务,以传统优势发挥国际结算主渠道作用,迄今已积累了百年的业务经验。
中国银行的全球网络是国际结算业务领先国内同业的重要支柱。截至2011年末,中行已在3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设立了586家分支机构,与1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集团国际结算量超过2.03万亿美元,保持全球领先。境内机构完成国际贸易结算量9759.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5%,高于外贸进出口增速9.2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超过30%,继续保持领先。国际保理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记者:供应链金融的诞生为银企带来“双赢”,多家银行均致力于此领域的拓展。您怎么看?
程军:贸易融资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在期限、授信、担保、利率等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贴近进出口企业的资金使用需求。中国银行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已研发推出了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银行保单保理、银行保单福费廷、电子税费支付担保等创新产品和公用事业保函、转口贸易项下专项融资等创新业务模式,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融资需求。
在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上,中国银行近年来亦大力打造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积极推进国内应付账款融资、经销商融资、标准仓单融资、应收账款池融资、创新型信用险项下融信达等新产品的研发及试点,形成了包括应收账款类、货押类融资以及预付/应付账款类融资三大门类,涵盖供应链全流程的产品体系。
记者:中行在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上有何新动向?
程军:自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试点开始以来,中国银行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发挥在清算渠道、客户基础、金融产品、专业技术、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优势,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居同业首位,市场领先地位继续巩固。
今年初,中国银行以“人民币,全球贸易和投资新选择”为主题,由行领导带队分别在南非、香港、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9场推介活动,在山东、广东等重点省区举办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广活动,市场反响良好。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共办理各类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9540亿元,同比增长59%,为电气、通讯设备、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化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不同行业的上万家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份额超过30%;中银香港以参加行身份办理业务2373多亿元,其他海外机构办理4913多亿元。此外,中银香港以清算行身份办理业务超过1.65万亿元。
为便利企业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不断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加快建设清算渠道。中行现有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均适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还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信贷、资金、债券、理财、投资等全方位的跨境及海外人民币产品,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度身打造综合性服务解决方案,促进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中国银行发挥清算行、代理行一级清算与海外机构二级清算并举的独特优势,为境外参加行开立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清算网络,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记者:随着“走出去”企业的逐渐增多,其在海外的银行业务需求也逐渐增多。中国银行有哪些专门为“走出去”企业设计的特色业务?
程军:中国银行为支持“走出去”企业设计的特色业务有很多种,比如融资性对外担保,就是为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产品。该产品可以帮助境外投资企业借助国内关联企业的实力通过中行的担保获得在当地金融机构的资金和授信支持,也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收购、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能源、矿产资源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
中国银行还在国内拥有当前总量最高的融资性对外担保余额指标。今年1~9月,中国银行累计叙做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213笔,合计担保55.95亿美元,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再比如2002年开办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业务,该业务由中国银行独家承办,有效解决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银行授信不足、资金紧张的困难,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自业务开办以来,中国银行已累计为129家企业提供保函889笔,累计担保金额28.03亿美元,涉及合同金额504.27亿美元。在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走出去”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国银行还依托自身的保函专业技术优势,确保本专项资金项下保函未发生任何垫支赔付,切实保障了国家资金的安全。
记者: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百年中行的国际影响力甚为深远。中行是如何传播影响力的?
程军:首先,中国银行具有一流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队伍。近年来,受欧债危机影响,单据掉包、无理拒付等出口希腊的业务纠纷频频发生,这对广东和江浙一带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造成致命打击。根据分行反馈的情况,中国银行的专家一方面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与对方银行有理、有据、有节地展开交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培训,指导客户正确操作,如何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同时,针对部分国外银行违反国际惯例,恶意拒付的行为,凭借在各类国际组织担任主要职务的地位,利用国际商会等平台帮助我国外贸企业争取正当权益。在中国银行的协助下,多起纠纷顺利化解,企业顺利收到货款,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在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上,中行亦不遗余力。2011年,在中国银行的积极倡导下,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设立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当选为第一届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银行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包括起草《关于成立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建议书》,草拟完成委员会章程、工作规范、自律公约等工作文件,并调派人员常驻协会,为协会的创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协会成立后,中国银行又协助协会健全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则、推进贸易金融行业制度建设、组织编写贸易金融业务工作指引、组织各种形式交流会议和业务交流等,极大地支持了协会的工作。
不仅在国内发挥行业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银行同样积极参与和发挥作用。中国银行赞助了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2011年秋季全球会议银行委员会技术会议,承担了会议组织、材料准备等大量工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唯一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参加了国际商会贸易融资违约登记项目,为该项目提供大量统计数据,使该项目数据更加多元化及更具代表性。此外,受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托,中国银行还承担了《国际商会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2010年修订本)指南》的翻译工作,该著作共计530余页。
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外筹资的主渠道,服务大众,诚信至上,为支持经济建设和促进对外经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传统优势和核心品牌业务,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着手开办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持续经营百年从未间断。在新的一年里,中国银行将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继续坚持“贸易金融服务一流”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贸易金融业务优势,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