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投融资成光大控股“奇葩”去年收入占比超八成
在一级市场退出无路的情况下,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转向结构性投融资业务。但在一级市场退出乏力、收入倒退59%的情况下,在内地市场还属于新事物的结构性投融资成了光大控股的“救命稻草”。
在一级市场退出无路的情况下,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转向结构性投融资业务。旗下共有14只基金、管理规模为230亿港元的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00165.HK,下称“光大控股”)昨日公布的业绩显示,去年结构性投融资收入逾7亿港元,占总收入超过八成。
结构性融资异军突起
光大控股是中国光大集团(下称“光大集团”)的子公司,是光大证券(601788,股吧)(601788.SH)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601818.SH)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以大资产管理为发展战略。
光大控股在一级市场投资方面拥有三只美元私募基金、三只人民币创投基金以及四只产业投资基金,二级市场投资上则分别设立了固定收益类信托和两只对冲基金,资金管理总额为230亿港元。
但在一级市场退出乏力、收入倒退59%的情况下,在内地市场还属于新事物的结构性投融资成了光大控股的“救命稻草”。去年收入达7.1亿港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75%。
一般来说,结构性融资是指通过改变公司的股本或债权结构达到融资目的,不少发达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一般都提供创新型的结构性融资服务,由于通常涉及衍生产品,风险和收益都较高。
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光大控股在三年前开始结构性融资业务,在债和股之间寻找机会,目前已投入15个项目,其中已退出6个,手头仍持有9个项目,实现利息收入2.2亿港元和投资及收费收入5.4亿港元,获得税前利润7.1亿港元,利润率高达20%。
但他认为,光大控股的结构性融资业务风险较低,项目时间一般在18个月内,今年仍对结构性融资业务盈利贡献充满期待。
光大银行H股上市不受集团重组影响
陈爽同时也是光大集团董事,他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光大集团重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将原分属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光大集团北京和香港总部合并;二是中央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注入光大集团,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并表; 三是由中央汇金公司或中投作为光大集团的股东;四是光大对实业的投资继续保持。
此前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曾表示,计划在今年8月18日光大集团成立30周年时挂牌光大金控集团,并争取光大金控五年后整体上市。同时,光大银行的H股上市已经重启,计划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
一位接近光大集团的人士告诉本报,集团重组将不会影响光大银行H股上市进度。两位投行人士则表示,预计光大银行H股上市将在第二季度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