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需要多边贸易
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的启动,预示欧美将在今后一个时期联手面对全球贸易新机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兴经济体国家已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而欧美间的双边贸易规模出现一定程度萎缩。
打印
本报记者 陈听雨
第一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的启动,预示欧美将在今后一个时期联手面对全球贸易新机遇。如果协定能按预期在两年后顺利达成,将有助于推动欧美走出经济低谷、实现就业复苏;与此同时,现行国际贸易规则、行业标准以及全球贸易的整体格局,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改变;甚至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权重比例,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努力推动世贸组织(WTO)现有框架下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继续前行,加强新兴经济体国家间的立场协调,进而推动TTIP向着公开、透明的方向进展,是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可期之策。毕竟,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各经济体共同发力,全球经济复苏更需要多边贸易体系推动。
在经济增长迟缓、失业率高企和债务累积的困扰下,欧美开启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表面看,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以摆脱各自经济困境,是双方拿得出手的理由。而细分析深层次原因,则大不尽然。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现有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格局:发达经济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出现下降,新兴经济体比重开始上升。尤其在欧美主导建立并推动的WTO框架下,新兴经济体利用商品贸易自由等便利条件,借助相对低的成本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了实惠。在经济压力下,欧美希望通过TTIP重建新的贸易规则,打破当前不利格局,实现新的全球贸易平衡。
短期看,欧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与新兴经济体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TTIP不会对新兴经济体产生明显的贸易挤出效应,反而随着欧美共同大市场的建立,该区域内更广泛的企业竞争将会加剧。但从长远看,由于欧美在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产业以及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等服务贸易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加之其覆盖世界贸易总量三分之一、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GDP一半的经济规模,TTIP涉及的内部环境标准、知识产权标准、劳工标准、技术标准以及服务准则等,可能会变相限制新兴经济体国家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以致形成针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壁垒。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建立在新兴经济体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将面临严重挑战。
此外,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停滞之际,TTIP如能修成正果,在促进全球最大的资本阵营间互惠投资和开放发展的同时,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发展进程可能会遇阻,新兴经济体国家可能成为TTIP的被动接受者。WTO一旦被边缘化,全球性多边机构的影响力将被削弱。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兴经济体国家已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而欧美间的双边贸易规模出现一定程度萎缩。以德国为例,德国统计局资料显示,1995年至2012年间,德对华出口年均增长15.8%,从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4.1%;而同期德国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仅为6.4%,外贸进口总额年均增长6%。寻求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签订更多双边贸易协定,促使彼此成为信得过的贸易伙伴,是发达经济体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用排他性贸易策略缓解特定贸易伙伴间贸易额相对下滑的局面,决非主流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