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中国经济仍有意外之喜
【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近日,市场对中国经济十分担忧,不少人担心,政策失误风险升高,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恶化甚至崩溃。“在我们看来,最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将经历一段时期的疲弱增长和结构性调整”,汪涛表示,“在此期间,一些坏账以及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将得到重组。
【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近日,市场对中国经济十分担忧,不少人担心,政策失误风险升高,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恶化甚至崩溃。对此,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并不认同。她表示,短期内经济不太可能发生硬着陆或爆发金融危机,流动性、经济增长和政策仍会给市场情绪带来正面影响。
“几乎所有人都在询问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导致未来几个月经济形势发生严重恶化甚至崩溃”,汪涛表示,“继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高杠杆率和房地产泡沫之后,近期银行间市场‘钱荒’事件为中国经济再添新愁。在许多人看来,政策失误风险已经显著升高。”
汪涛认为,从官方表态来看,新一届政府想要确保经济在一个较低的增速上平稳运行并保持金融环境稳定,并不想立即实施去杠杆或重大的结构性措施令经济剧烈波动。鉴于中国政府债务水平较为温和、国内储蓄水平较高、资本账户封闭,这意味着政府能够以更加渐进的方式来推动结构性调整并降低杠杆水平。
“在我们看来,最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将经历一段时期的疲弱增长和结构性调整”,汪涛表示,“在此期间,一些坏账以及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将得到重组。”
在上述大背景下,面对极度悲观的市场情绪,未来几个月会出现什么意外,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正面影响吗?汪涛的答案是——流动性,经济增长和政策。
6月下旬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比预期更快回落,同时还有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措施出台,“下半年流动性可能会比市场预期的更充裕”,汪涛表示,“不过,市场可能不会对更多的流动性作出积极反应。”毕竟当前杠杆水平已经很高,额外的流动性和信贷可能会令风险累积乃至最终爆发。
经济活动走强也可能是一个正面因素。“如果出口在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的带动下回暖、房地产建设活动赶上强劲的销售、或是内需走强和去库存结束令生产活动加快”,汪涛认为,“这些对市场来说都可能构成积极因素,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可能也将有所改善。”
汪涛指出,政策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政府能出台一些措施,一方面稳定增长和金融部门,一方面着手解决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市场信心就有望得到明显提振。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发行更多政府债券或者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来源,从而为基础设施支出提供更显性、更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建立一个让银行逐步确认和消化不良贷款并补充资本金的机制;采取实际行动对过剩产能进行淘汰或重组,同时加快放开服务业;制定长远并且明确的计划,对土地使用权、财政、社保和户籍等一系列互相关联的领域进行改革,以促进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当然,政府不太可能马上出台政策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并且政策效果也需要较长时间来体现”,汪涛表示,“但是,如果政府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一些相关的政策计划,至少会向市场传递一些信号——政府不但清楚问题所在而且正开始解决问题。这会受到市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