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让钱流向最需要钱的实体经济
编者按:对中国经济来说,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不是套利,而是发展实业,发展实业就需要资金,这就需要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蒋永祥:解决影子银行需把资金挤到实体经济中) 除此外,也需要探索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
和讯专栏作者 邓聿文
编者按:对中国经济来说,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不是套利,而是发展实业,发展实业就需要资金,这就需要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但银行恰恰对放贷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兴趣不大。
目前银行的流动性紧张问题,随着央行逐步开闸放水,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然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因为银行并不缺流动性,银行之所以闹起短期“钱荒”,原因在于它们把资金拿去从事套利交易。而对中国经济来说,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不是套利,而是发展实业,发展实业就需要资金,这就需要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但银行恰恰对放贷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兴趣不大。因此,如何让钱从虚火的投机交易市场里挤出来,进入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社科院金融所的说法,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演变为以银行的影子为主导,以影子银行和直接融资为辅的复杂金融体系。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2.99万亿元。据此测算,银行的影子总规模已约占贷款总额的20%。而从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看,流动性仍然充裕,因此,当前的经济和银行资金紧张局面显示出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问达:为什么银行宁愿把钱投进资本市场空转而不愿放贷到实体经济之中?)
造成最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得不阿到来自银行的授信贷款,可能出自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报率不高,再考虑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无疑需要控制成本和风险。
其次,从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看,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那套办法,卡得很死,因为一放松,会出现许多贪腐乱象。加之中国的银行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五大商行不用讲,地方商行也多是国企。这使得银行不可能去冒风险贷款给那些没有抵押物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而愿意贷给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一来是因为风险小,二来也是政治上正确,因为银行本身的经营活动经常受到政府直接干预。(看点:李克强3度发声暗示救赎实体经济 停止扩张政策)
再次,缺乏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目前的金融体系是由清一色的大银行主导,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信用社,这几年也都转制成了城商行或农商行。而后者基于成本问题也不愿服务于城市和农村的小微企业。近年来虽然成立了一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但覆盖面有限。
由此可见,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其投资回报率须具备吸引力。理论上讲,由于有效益的企业手中的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只要中小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就能吸引资金流。但在当前,这有一定难度。一个办法是政府通过减税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因为在中国,资金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政府如果减免中小企业税收,提高中小企业收益率,将能引导部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不过,政府的减税幅度总是有限的,况且,企业资金回报率的提高还受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本上还要从金融体系上做文章。在现有金融机制下,大型企业和银行体系都没有太多问题,缺少的是能够合理保障资金提供者,又能使资金使用者便宜便捷拿到资金的金融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当务之急是要放开对县市一级中小民营银行开办的管制,包括探索设立民间资金管理公司,在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以及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贷公司的开办。这些金融机构是最贴近中小企业的。这就需要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搭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编辑推荐;蒋永祥:解决影子银行需把资金挤到实体经济中)
除此外,也需要探索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在这方面,重庆做得比较好,重庆的“三权”抵押模式充分利用了农民现有的资产,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缺乏抵押物的问题,可以在全国探索开展林权、养殖权、渔权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有效满足实体企业信贷需求。
实体经济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质量和就业数量,尽管实体经济融资难是一个老问题,然而,这次银行“钱荒”,再次提醒对此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作者简介:邓聿文,和讯网专栏作者,供职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问题观察者,多家报刊专栏作家,知名评论家,《幸福的权利》、《中国必须赢》(访谈)、《中国经济大突围》等书作者,主要关注和从事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