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将流动性放在首要位置

项峥 |2013-07-05 14:27677

要防止金融市场再度出现“钱荒”现象,金融机构必须始终将流动性目标放在首要位置,这才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不二之路。对金融机构而言,剔除信贷、债券及投资后的实际自由可支配资金规模非常小,大体也与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规模相当。

  从“钱荒”事件酝酿、发生,到人民银行出手维稳,深刻反映出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在流动性管理上,颠倒了“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三者之间的先后次序,错误地将效益目标放在流动性目标之前,导致经营欠稳健,加重了资金套利、以钱生钱的金融风险隐患。要防止金融市场再度出现“钱荒”现象,金融机构必须始终将流动性目标放在首要位置,这才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不二之路。

  端午节假期过后,我国货币市场出现了少见的“钱荒”现象。6月19日,银行间市场推迟半小时关闭。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3.444%的历史高位。伴随着“钱荒”情绪的蔓延,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跌。而后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下午股市出现了惊天大逆转,“钱荒”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缓解。

  从“钱荒”事件酝酿、发生到人民银行出手维稳,深刻反映出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在流动性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颠倒了“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三者之间的先后次序,错误地将效益性目标放在流动性目标之前,导致经营欠缺稳健,加重了资金套利、以钱生钱的金融风险隐患。因此,要防止金融市场再度出现“钱荒”现象,金融机构必须始终将流动性目标放在首要位置,而这才是金融机构经营成为百年老店的唯一之路。

  流动性不能流动,蕴涵了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严格地说,流动性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名词。通常,我们将资产的变现能力指标视为流动性。但在金融实务中,又常常将流动性与货币供应量混为一谈,甚至将其等同。在人民银行6月25日《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新闻通稿中,似乎是将流动性界定为金融机构的备付金。从学界研究看,还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因而也无法实施流动性的精确监测与分析。

  本次货币市场“钱荒”事件发生很蹊跷。从货币存量看,我国M2超过百万亿,今年前5个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3.12万亿元,货币供应相对于GDP的比例也是逐年升高。过去多年,我国经济困扰于流动性过剩,因为“钱太多”,进而导致房价过快上涨,并推高物价水平。回收流动性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工作职责,这也是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以上的主要原因。从这些情况看,我国怎么可能会发生“钱荒”事件呢?

  其根本原因在于流动性不能流动。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借方主要反映了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吸收的公众存款和同业存款;贷方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包括发放贷款,投资债券,购买各种金融工具等。在现行金融统计制度下,信贷收支表的借方与货币供应量统计相联系,大体可以反映为货币存量的规模。

  对金融机构而言,剔除信贷、债券及投资后的实际自由可支配资金规模非常小,大体也与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规模相当。6月21日,据人民银行数据发布,全部金融机构的备付金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而这与全部M2相比,不到2%。对金融机构而言,虽然金融资产规模巨大,但实际上很多资产在瞬时间是无法变现的。也就是说,流动性不能流动,从而蕴涵了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在金融市场总体资金面趋紧时,谨慎心理往往会在金融机构之间蔓延,并左右其资金融通行为。即使资金相对充裕,也不轻易向外融出资金。而面临流动性缺口的金融机构,理论上可以变现金融资产以获得流动性,但实际在市场上可能没有其他同业接盘,使得单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迅速演变成为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事件。次贷危机的形成与演变,大体也遵循了流动性风险传导这一路径安排。雷曼兄弟的倒闭,一度造成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流动停滞,进而引发了系列的连锁效应。

  综合来看,金融机构应更加关注流动性的流动,而不是错误地认为货币存量规模庞大,则流动性高枕无忧。虽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融出和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可以缓解货币市场的资金面紧张状况,但流动性管理,归根到底,仍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问题。

  商业银行过度重视效益,使得流动性风险链条过度绷紧

  股份制改造完成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基本经营制度得以真正确立。在现代公司治理下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股东利益、管理层利益和普通员工利益保持一致,激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创造性。

  但与此同时,对经营效益的过度追求,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不够稳健,总是想方设法多放贷款,绕开规模发放贷款,借助表外、同业科目发放贷款,加大同业资产运作,以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理论上,在保留必要的支付清算安排的最低资金量后,剩余资金全部运用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经营利润。在利益追逐下,我国商业银行将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运用到极致。

  一是信贷规模过度扩张。2009年-2012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32.64万亿元,相当于建国后至2008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呈现出“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惯性,从根子上说,是商业银行过度追逐经营效益的重要体现。

  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贷款节奏越提前,利息收入就越大,经营效益就越好,管理层获得的经营激励也最大。因此,过去几年不难发现,年初信贷增长迅猛,到下半年后信贷增长开始放缓。信贷规模过度扩张的结果,是部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接近75%的监管红线。

  二是表外业务明显增加。严格地说,表外业务并不涉及资金的融通。但在金融机构效益目标的追逐下,表外业务成为金融机构绕开信贷规模管理的重要通道,借助理财业务,通过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平台,将表内的信贷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

  这种情况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2010年8月,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要求商业银行将2.3万亿的表外业务并入表内管理。但此后,商业银行又对银信合作业务进行创新,使得表外的资产规模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出现明显增长。截至2012年末,我国理财产品余额近7.6万亿元。

  三是同业业务迅速增长。同业资产扩张,主要源于信贷规模增长受限以及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为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多数银行加大了同业资产的运作。

  据对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2012年13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6.7%,较生息资产增速高出21.7个百分点;与生息资产之比为12.2%,较上年同期提高近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之所以会选择激进的资产扩张道路,主要还是相信中央银行不会坐视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而不管。这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道德风险,与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当道德风险过度膨胀,流动性要求势必要让位于经营效益目标,大大绷紧了流动性风险链条,加剧了潜在金融风险。

  流动性始终是金融机构经营的首要目标

  金融机构经营遵循“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优先次序符合了金融机构这一特殊类型企业的经营特性。从经营实践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往往是流动性出了问题,比如挤兑。而金融机构机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出现经营亏损,并不会导致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问题产生。可见,流动性始终是金融机构经营的首要目标。

  为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一是要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过于宽松的流动性,往往成为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基础,所以中央银行提出要合理调节流动性,对符合宏观审慎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是一个重大的信号,需要引起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二是要引导商业银行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管理制度。本次“钱荒”事件的产生,反映出很多金融机构在应对利率市场化上的严重不足。三是要加强流动性的监测与分析。既要关注单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也要密切监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及时制定预案,完善相应的应对措施。四是要完善金融机构经营层面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流动性目标的要求很好的体现在激励约束制度的安排之中,引导金融机构更加理性经营。总之,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经营回归稳健之路。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东方财富资金管理岗(流动性方向)招聘启事

2023-07-12 17:01
167761

央行两周投放跨年资金超1.7万亿元 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3-01-31 17:57
49547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码14天期逆回购,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

2023-01-05 14:13
112637

公开市场持续“地量”操作,银行间流动性充裕

2022-08-17 22:13
11669

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签署了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协议

2022-06-27 15:51
21691

中国人民银行参加国际清算银行发起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

2022-06-27 15:30
1316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