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学”的起因与由来

2013-07-03 11:20721

“李克强经济学”先由《南方周末》一篇文章提出(2013.3.21)。文章的主题清晰而明确:“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那就是,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过去经济经济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国企的经济力量,而李克强经济学主张的人民的创造潜力与活力。

  打印

  原标题[“李克强经济学”的起因与由来]

  “李克强经济学”先由《南方周末》一篇文章提出(2013.3.21)。文章的主题清晰而明确:“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那就是,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

  “李克强经济学”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显学研究,这毋庸置疑。“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大方向显然正确。但若从前提看,却是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这个角度审视,“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更应该是约束政府(权力之手)。

  用李克强本人在两会的表述就是,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最简洁表述“李克强经济学”的内涵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用李克强更具体的阐述是,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李克强总理不断地表述,因何而起呢?很有探究的非改革不可的起因。笔者在此尝试简单梳理一下,过去10年经济繁荣背后的一些因从何来。

  农业收成9连增的背后,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中国每公顷耕地使用的化肥量达到504公斤,是全球平均使用量的四倍多,是美国的近五倍。

  人民生活健康方面,三聚氰胺让世界安全奶粉变成了紧缺的黄金;2003年的非典并不久远,而今年的H7N9禽流感再度在东部沿海一带出现,两者相距不过10年。

  工业利润与市值方面,2012年,中国生产7.1亿吨钢,占世界钢产量的近一半,而全行业实现的利润还不及茅台酒业的七分之一。茅台酒业的高利润和高市值,如果对比美国上市公司最大市值的科技类公司,谁会赢得未来显而易见。

  工业产能过剩方面,全国24个工业行业中22个过剩。有两种中国式产能过剩方式,一是,国企主导的产能过剩;二是,政府主导基建超前建设。过去中国的基础建设是有历史欠账的,大干快上不会形成太大经济问题。而目前的超前基建投资,就会造成诸多经济和金融风险。比如,现在已建成的支线机场90%以上都是亏损的。

  能源消耗方面,197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1亿吨标准煤,2012年为36.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5.3倍。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2.9倍、日本的4.5倍,我国单位GDP的水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据估计在11至13万亿之间。这并不包括隐形债务。或有债务的风险远比显性债务更大。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本月6日估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

  中国的金融风险已经被多次警示过,惠誉最近下调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刘煜辉研究员和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的测算报告,中国经济中非金融部门整体债务规模与2012年GDP比值,前者为221%、后者为207%,都高于惠誉的125%。

  财税方面,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公开表述对财税的三种理解。第一种我称之为政府“掠夺”式的财税。第三种我称之为迎合民粹的“福利幻觉型”财税。第一和第三是不归之路,我们并不是没有滑向这些歧途的可能性。

  高房价问题,已非民生问题了,还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过去10年,对房价进行了9次调控,可谓执政者的敏感与勤勉。但房价去越调控越飞涨。新“国五条”出台也没有列外。习惯、迷恋并神话调控,不过是政府越界。

  不能包罗万象,也不必面面俱到,但这已说明“李克强经济学”的起因了。

  这些起因在新一届政府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表述更清晰:“中国的经济到了今天,不转型我们难以为继”。豪华大餐显然已经被吃掉了。

  细究“李克强经济学”的由来,可在新一届政府全体会上的表述来探究。这次会议上他用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以三个农民工做封面的故事强调,中国能度过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段,不光靠政府的工作,更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国人太勤劳太勤奋了,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李克强感叹道,“社会公正是经济社会活力创造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这个社会的潜力会更大。”

  以上表述才是“李克强经济学”更深一层的内涵。至少笔者认为如此。更具体说,是让2.5亿以上的农民工发挥创造力——城市中就业和创业的平等权利和条件。因此“李克强经济学”的另一种称谓应该是“农民工经济学”。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一直“押宝”的城镇化的真正指向。

  过去经济经济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国企的经济力量,而李克强经济学主张的人民的创造潜力与活力。

  每一代领导人的施政思路都与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有关,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任务。“习、李新政”和“李克强经济学”的共同知青经历与背景,让他们也只能是他们意识到,给2.5亿以上的农民工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机会,不仅是一种必要和必须的“补偿”,更是一种中国经济未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因此,“李克强经济学”的要义,可归纳为二条: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二是,社会公正是经济社会活力创造的源泉。(中国网·观点中国)

  http://stock.sohu.com/20130702/n380464722.shtmlstock.sohu.comtrue搜狐 (责任编辑:慕容任宁)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时代周刊:别搞错了“中国10年”刚开始

2015-08-24 09:40
2131

时代周刊:中国国企海外扩张没错 但很难融入国际竞争

2012-03-28 16:24
1072

时代周刊:今日的中国如同19世纪的美国 后生可畏

2010-11-08 19:02
839

时代周刊:美中贸易纠纷为什么难以升温?

2009-09-16 09:59
728

时代周刊:奥巴马欧洲行面临四大挑战

2009-04-03 09:36
764

时代周刊:中国出口繁荣时代结束

2008-12-15 23:25
92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