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cc彩票正版-1999cc彩票官方正版下载|马建堂:科学把握经济转型中稳与进的辩证法

2013-07-02 14:481085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推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关键是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把着力点转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上来,科学把握“稳”与“进”,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国民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合理区间,就业保持稳定,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增长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虽然比上年四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二季度的7.6%和三季度的7.4%,连续4个季度稳定在7.4%―7.9%的区间,高于7.5%的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与上年二、三、四季度9.5%、9.1%和10.0%的水平基本相当。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主要经济体低速增长的形势下,我国7.7%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由于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加上人口和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就业形势较好。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综合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2155元,名义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物价总水平预期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一季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比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8%,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善。1―5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8和2.2个百分点。区域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东部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前列,中西部后发优势继续发挥。1―5月份,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地区1.4和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4.9和3.7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进入“十二五”后,国家多项惠农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几年快于城镇。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均明显快于财政收入6.9%的增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59,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比上年同期继续缩小,同时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缩小。节能降耗取得新成绩。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上年四季度扩大1.0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变

  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积极因素和不利条件相互并存,企稳回升的基础仍待巩固。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难以根本消除,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变数。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所弱化,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尚未稳定形成。特别是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财政金融潜在风险有所累积。

  在正视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仍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城镇化深入推进,将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2012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52.6%,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差距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城镇常住人口中包括了1.6亿长期在城镇打工而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民工,他们所享受的城镇化水平与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城镇化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将有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17.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程度仍然较低。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可以催生新的产业,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当前,我国市场化建设仍不完善,存在着要素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部分领域和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等问题。随着以减少审批、转变职能为标志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有力推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技术创新。

  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2011年,我国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公顷,而日本为3.2公顷,德国为18.8公顷,美国为65.2公顷;2007年,我国每千公顷耕地上的机械使用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农业总产量和质量,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还有利于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主的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转变虽然较快,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根据国际公路协会数据,2010年,美国每千人乘用车拥有量为627辆,日本为453辆,德国为517辆,而我国仅为44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住房、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基础设施在人均水平、质量和层次上还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和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此外,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稳定政策,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实践证明,进一步夯实经济稳定运行基础,关键是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保持政治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新进展,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改善民生要有新成效。“稳”是基础和前提,只有稳才能更好地进。“进”是动力和手段,只有进才能持久牢固的稳。稳和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一是以政策和经济的“稳”推动改革与转型的“进”,以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稳,“稳”的重要性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容忽视。只有立足“稳”,才能走向“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回升的基础仍待巩固,但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政策不宜有大的调整,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运行营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要以政策的“稳”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只有增长稳,才能保障就业稳、财政稳,才能保持各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进而为改革和转型的“进”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改革和转型的艰巨任务,也必须以“稳”为前提和基础,坚持以稳推进。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稳定的税率、利率和汇率政策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信心和活力,这对于企业集中精力为转型升级做长远筹划至关重要。

  二是以改革的“进”实现经济的“稳”,以进促稳。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改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必须靠深化改革。我们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通过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要通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通过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民生持续改善的体制保障。改革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只有以改革的“进”,才能实现经济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稳”。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渐次深入地推进改革,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条件。

  三是以转型的“进”推动经济更好地稳定运行,以转促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迅速跃升,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长期累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情国情的深刻调整使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尤为突出。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有句古话:变则通,通则久。推动经济转型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是为了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转型,发展就难以稳住、更难以持续。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91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经济结构变动比较快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既有一些国家通过积极的经济转型实现成功跨越的经验,也有一些国家因转型不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眼下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有利时机。要在做好稳定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的同时,下好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这盘关键棋。

  马建堂 作者:国家统计局局长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