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短期内中国经济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疲软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周一表示,6月份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至50.1符合预期。环比来看,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逐步加速(一季度季调环比折年增速为6.4%),但复苏势头较为温和。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周一表示,6月份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至50.1符合预期。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这与多个重点行业(钢铁、水泥、机械等)产能过剩以及投资回报率下降相关。尽管如此,以下几大因素将支撑未来经济的复苏:第一,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第二,201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善;第三, 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因此,摩根大通维持2013年全年增长7.6%的预测。环比来看,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逐步加速(一季度季调环比折年增速为6.4%),但复苏势头较为温和。
在诸多因素中,信贷渠道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朱海斌指出,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快速增长的社会融资总量与弱势的经济数据之间的脱节表明中国的信用传输渠道可能没有过去有效。这可能归因于两点原因。第一,较大部分信贷参与到了投机活动中。例如部分公司将较低利率获得的银行贷款投资于影子银行活动(例如以较高利率借给信托公司)。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可能高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近年来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现在每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量和信贷量要更高更大。
朱海斌认为,信用渠道效率下降已经引起决策层的注意,这也是人民银行不愿放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但通胀压力较低暗示着存在降息或降准的空间。人民银行希望首先修复信贷渠道的效率。在银行业遭遇“钱荒”时,人民银行采取了强硬立场,希望借此向市场传达几点信息,即打击投机活动的决心、银行需要更妥善管理自身的风险、以及信贷需支持经济活动。
摩根大通预计,未来数周银行间资金压力将得到缓和。而其影响尚未结束,并有可能通过如下两种渠道影响经济复苏:第一是信贷增长放缓。一季度罕见的社会融资总额并无法持续。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额将在18万亿左右,这也就是说6至12月的预期规模为9万亿元,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7万亿元)。从量上看,摩根大通预计,今年4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存量)增速将从1季度的21.2%降至18.5%。这一速度仍高出名义GDP增速一大截,但如果信贷构成问题(即:投机性金融活动)得不到解决,实体经济部门将受到流动性紧缩的冲击。
第二个渠道是贷款利率的增长。未来几周银行间资金利率将回落至更为合理的水平,但很可能仍将维持在压力前水平之上(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发生前的7天回购利率仅为3%),如果金融机构将增加的融资成本传导至最终借款方,实际上相当于收紧了货币投放,将对经济活动造成下行压力。
朱海斌指出,货币紧缩方案与中国人民银行审慎(或中性)货币政策声明并不一致。中国人民银行仍具备纠正潜在紧缩倾向的政策余地,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确保稳定的流动资金状况,如果资本流入的步伐明显放慢(或者甚至变成资本流出)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如有必要削减政策利率以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与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相结合。
作者:严婷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