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防陆”思维阻碍自由贸易岛目标的实现
日前,台当局正式启动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被认为是继台湾加入WTO之后又一次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在上述各种压力下,马当局在两岸经贸政策开放问题上不敢大胆开放,总是缩手缩脚,给开放设置许多条件,形成一种“挤牙膏”的开放方式。
日前,台当局正式启动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被认为是继台湾加入WTO之后又一次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马英九表示,“台湾本身要做出相当调整,不能再像过去倾向于保护主义”,“才能够把台湾整个放开,变成一个自由贸易岛”,并为对外签署更多FTA、加入TPP创造条件。
然而,马英九的开放政策思维却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阻力,在具体政策上放不开手脚,即使在区内采取更加开放与优惠的政策,“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开放程度依然有限,尤其是受“防陆”思维的影响与制约,在特区内对“陆资”仍有很多限制与歧视性待遇,在给外商争取“超WTO待遇”与更高FTA待遇的同时,陆资仍得不到基本的WTO待遇。这种“防陆”与对陆资采取歧视性待遇的做法,使得“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前景并不看好,功效将大打折扣,台湾也很难建立真正的“自由贸易岛”。
台湾对陆资政策开放顾虑重重及在示范区内仍采取限制性措施有多种原因:
一是岛内绿营与“台独”势力一直有强烈的“反中防陆”心态,一直反对马当局对陆资有更多的政策开放,不希望两岸经贸关系更密切,以避免台湾经济对大陆的所谓“过度依赖”。
二是岛内部分既得利益者如部分有优势或受保护的行业反对某些领域的两岸经贸政策开放与合作。
三是蓝营内部的保守力量对陆资开放也持负面或反对看法。日前有国民党籍“立委”对当局提高大陆银行参股台湾银行比率表示担忧与反对,认为会影响台湾“金融安全”。
四是美国对马当局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与两岸经贸合作幕后施压,美国表面上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经济合作,但在幕后又对马当局施压,避免两岸经贸关系过于密切。日前,美国公开对台湾可能将先进产业技术转移到大陆表达关切,变相的对台施压以阻挠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
在上述各种压力下,马当局在两岸经贸政策开放问题上不敢大胆开放,总是缩手缩脚,给开放设置许多条件,形成一种“挤牙膏”的开放方式。
本来“自由经济示范区”是特区设计,可借此对大陆采取更为开放的经贸政策。但受“防陆”思维与各种压力的影响,“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陆资政策规划虽然较现行政策有所宽松,但与外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歧视性待遇没有实质性改变。如陆资投资制造业名义上比照外资,但仍须“专案审查”,即重要投资须经有关部门另外审查;服务业限制更多,不少产业仍不允许投资。这种限制陆资与阻碍两岸经贸往来自由化的政策,并没有摆脱经济保护主义的束缚,不是真正的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将会大大影响“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无法建立真正的“自由贸易岛”。
目前启动的第一阶段“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只是将原“四海一空”自由贸易港区直接升极,并无其他新的开放政策。关键的第二阶段需要制订“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法”,须经“立法院”审议通过。由于以民进党、台联党为首的绿营势力一直抵制两岸经贸政策的开放,可能会借机再次炒作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对台湾农业的冲击、开放大陆白领赴区内工作等,可能形成新的开放阻力,让有限的陆资开放政策受到压缩,达不到预期的开放目标,自然会影响“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自由贸易岛”的目标将更难以实现。(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