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钱怎么“花”,银行要补点“规矩”
近日资本市场有些传言,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25日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算是对这些传言的一种回应。
马姝瑞
近日资本市场有些传言,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25日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算是对这些传言的一种回应。
有观点认为银行间利率高是因为“缺钱”,其实并非这样。今年前5月,人民币新增信贷达4.21万亿元,同比多增2792亿元;截至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9.31万亿元,货币存量逼近百万亿元大关;而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也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那么问题出在哪?恐怕出在一些银行的钱没有去该去的地方。比如一些银行利用杠杆利率主动“错配资金”:低成本吸取资金、高息放贷赚差价,大打“空手道”;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民营经济组织却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也因资金掣肘影响了扩大再生产。
钱怎么管?怎么用?看来不能由着银行的“性子”来。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此前他曾提出,“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也再次重申,要求银行“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让人们看到中央倒逼银行改革、将资金“赶”到实体经济中去的决心。
在并无流动性紧缩,只是结构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使“顽疾”暴露出来,或许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反而有所裨益。要迫使银行放弃粗放型的模式,改变金融供给结构、提高金融供给能力,未来还要进一步发挥监管机制“指挥棒”的作用,重新“立规矩”,对商业银行盈利质量、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项目进行强化考核,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