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是金融领域紧迫任务
此次中国出现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荒,而是一种假象,一种掩盖了经济金融本质矛盾的假象,一种半边是火焰、半边是海水的假象。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策救治以后,仍然复苏乏力,正是因为前几年的货币政策出现偏差、信贷资金投放出现错位造成的。
此次中国出现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荒,而是一种假象,一种掩盖了经济金融本质矛盾的假象,一种半边是火焰、半边是海水的假象。就像央行公开表述的那样,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备付金也比较充裕。也就是说,问题不在量上,而在质上,不在市场流动性规模,而在资金分布结构。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策救治以后,仍然复苏乏力,正是因为前几年的货币政策出现偏差、信贷资金投放出现错位造成的。如果货币政策能够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信贷资金投放能够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投放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不是或紧或松、或左或右、或快或慢,尤其是不顾实体经济需要,将资金大量投向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那么,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
如果将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央行,就像有的专家所言,也是不公正、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因为,放贷的是各大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是各金融企业的鼠目寸光和利益至上使信贷资金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使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将金融上升到何种程度、何种高度,金融都只能反作用于经济,都应当以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而不能凌驾于经济之上。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的金融,早已异化成经济的主宰,异化成可以随时置经济于死地的工具。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从毫无障碍的直线运行变成了不知设置了多少障碍的曲线运行。大量投放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大型企业的资金,要么沉淀于政府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商品房等,要么进入了地下金融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债券市场等,特别是大型企业以低利率获利的银行信贷资金,很多又以信托等名义进入了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有的则直接进入了地下金融。
如此,巨额存量货币还怎么能够有效流动,还怎么可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支持和支撑呢?盘活存量,又怎么可能不成为当下中国金融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呢?
据悉,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下发通知,要求银监会负责联系各大金融机构,上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工作方案与工作措施。这也意味着,盘活存量已不再是笼统的工作要求,而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而且可以肯定,国务院所要求的“盘活存量”工作方案,重点一定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如何向实体经济倾斜。
而一旦存量盘活了,在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的情况下,“钱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通过放松放宽政策来解决。如果实体经济得到了信贷资金的强力支持,那么,经济复苏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需要继续保持克制和冷静的是,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仍有可能难以令人满意。但是,中国政府以强硬手段根治金融顽疾的行为,应当得到肯定和支持,应当对中国经济复苏充满希望和信心。
(经济参考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