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贷比考核“伤不起” 业内吁改时点冲刺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银行存贷比主要是月度和季度考核,而银行日均存贷比越红线已成为常态。银行业人士建议,监管层还可弹性掌握,比如允许在75%的上下3~5个百分点间浮动;允许在年中突破75%限制,年内给予压回即可。但接近监管层的一位人士昨日表示,目前暂无任何关于存贷比指标生变的消息。
“钱荒”应对之监管
文/记者刘新宇、李婧暄、李震
连日来,“钱荒”在市场上持续发酵,引发多方讨论,有银行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目前监管层的考核方式不无关系,“以存贷比为例,不能超过75%的硬性约束已遭到了业内的普遍质疑,这让不少银行在考核达标和获取收益的权衡之间转向了表外业务,造成存贷比达标、表外业务风险却无从监控的情况”。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则向本报记者透露,“一些更为科学的监管指标将逐步替代存贷比指标”。
银行:
为求高收益转向表外
“存贷比等考核继续保留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月末、季末银行抢存款,导致货币统计数据出现剧烈的波动。”一家股份制银行个人业务相关负责人许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银行存贷比主要是月度和季度考核,而银行日均存贷比越红线已成为常态。“现在压力很大,存款的蛋糕就那么大,中小银行又在花大力气抢夺,因此不管是大行还是小行,都很紧张。”
银行一方面要应对存贷比压力、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又想要将资金放给客户,于是就通过信托公司等渠道使用“表外业务”来做产品,对银行间拆借市场来说,也就成为了一千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相互借款的场所,各家银行也利用这个解决短期的融资压力。但每每利率上升,央行都会投放资金来缓解相关压力。而目前,由于央行不再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货币,于是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监管:
新考核指标逐步引入
关于存贷比这一指标存废的讨论,这两年一直没有停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曾表态,要深入研究当前市场条件下的存贷比监管方式,改进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办法。其中流传较广的“改进”之法是银行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范畴,这样就可以通过做大存贷比分母来降低银行存贷比压力。
银行业人士建议,监管层还可弹性掌握,比如允许在75%的上下3~5个百分点间浮动;允许在年中突破75%限制,年内给予压回即可。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目前监管的实际操作中,银监会已有意放松对存贷比的考核,前几年,银行存贷比超标一般都会招致监管层较大力度的惩治,而现在一般是提示警告就完事了。
但接近监管层的一位人士昨日表示,目前暂无任何关于存贷比指标生变的消息。
在银监会正在着手制定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就引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中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国际标准,其中新引入的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指标,“已开始测算,但没有进入考核”,上述人士透露,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一些旧指标会被调整,一些新的指标也会逐渐引入。
表外业务整顿
银行理财产品需突围
业界普遍认为,清理和整顿表外业务会越来越被监管层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如何寻求新的突围?外资银行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供借鉴。
在6月底这几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的时候,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些30多天的高收益产品,都是中资行在发行,居然找不到外资行的产品。”据了解,近期发行的这类高收益短期产品,部分是采取资金池模式运作的。去年11月份, 时任中行行长的肖钢曾炮轰资金池模式的理财产品本质就是“庞氏骗局”。
“外资行一直都没有资金池模式的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是外资行开拓市场的法宝。”外资行人士表示。结构型产品一般是挂钩汇率、黄金、大宗商品等。
“随着对资金池模式的监管加强,未来中资行可以向结构型理财产品突破。”一位理财设计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