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2013年6月20日将为人们留下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中国金融业人士的心头。注意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2013年6月20日将为人们留下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中国金融业人士的心头。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之后,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拆借利率突然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竟然高达30%!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与此同时,各种传言漫天飞,某国有大行被曝违约、央行铁血手腕纠偏……市场的种种诡异现象让人们不禁发问,银行资金面究竟怎么了?
“钱荒”的由来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12.94万亿元,存款余额8.98万亿元,贷款余额5.48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2万亿元。主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453.64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资本充足率12.21%,拨备覆盖率325.67%。2013 年二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4.1%,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5.1%,较上季下降5.1百分点。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7.3%,较上季下降2.5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指数为81%,较上季上升0.7个百分点;银行竞争力指数为63.9%,较上季下降3.4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最新研报将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备受瞩目的谜团概括为“货币囧途”,即货币政策的量价矛盾,货币信用总量扩张快,但实际利率和汇率高,钱太贵。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快速趋紧,紧张程度和持续时间为近年来所罕见。综合多家机构和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近期市场流动性骤然紧张的成因可归结为几方面因素:首先,超储率低企,大大降低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估计金融机构超储率5月末已经下降至1.5%左右。其次,今年以来,为强化风险管控、化解金融潜在风险,相关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系列监管政策,在短期内放大了市场资金需求。最后,在资金面持续吃紧的同时,央行始终保持中性政策立场,强化了机构对于未来资金面的悲观预期。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同业拆借利率的骤升背后存在众多原因,包括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纳税、监管规定和理财产品的成熟)及供应面因素(打击虚报出口导致资本流入量大幅下滑以及银行流动资金的囤积)。
政府从年初开始整顿信托、理财产品、平台贷业务等影子银行的风险,到4月掀起债市核查风暴,以及到外管局6月发布加强外汇资金管理的通知,都意在挤压中国银行业的高风险业务,降低资金杠杆,避免最终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惨剧。日前召开的央行2013年第二季度例会强调,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结构性“错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上周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演变为以银行的影子为主导,以影子银行和直接融资为辅的复杂金融体系。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2.99万亿元。路透据此测算,银行的影子的总规模已约占贷款总额的20%。从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看,流动性仍然充裕,但当前的经济和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显示出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官方首度表态认为钱荒是由于对影子银行的打击所致。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的微妙信号值得关注,李克强总理继十天前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再次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随着政府对于经济容忍度的提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口径虽然没有变化,但执行的力度明显加强。在经济学家们看来,政府已经“铁了心”要调结构,中国金融业将不得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在更低的经济增速被视作可接受的情况下,更多的将信贷投向实业而非资金运作。
央行24日公布一封“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以此警示各银行注意“流动性”,以免再度因资金吃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钱荒”发生以来,中国央行首次正式公开表明态度,并向各家银行发出明确警示。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近日发布的报告更是指出,随着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本月内陆续到期,在上周四创下新纪录的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将会面对更大的上行压力。
着眼于中长期改革:利率市场化、回归实体经济
央行上周发布的《20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整体下行;存款利率定价差异化程度提高,差异化定价特征已初步形成。央行强调,将通过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和产品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定价机制建设,改进定价技术,科学评估利率风险,提高风险定价能力,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
近日,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城商行年会上就银行业围绕实体经济要求,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城商行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一是保持信贷合理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信贷、城乡统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用信贷杠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大力开展服务创新,提高传统信贷业务创新能力。根据本地经济结构特点,探索开展林权、养殖权、渔权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有效满足实体企业信贷需求。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保持服务的激情和热情,总结和推广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好做法。同时,注意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