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告“流动性管理” 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风暴

史进峰 |2013-06-25 16:45753

央行的决心和底线已一目了然,中国银行业需要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了。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同业业务权限和职能,原先相对保守的一些国有大行,也开始转向激进的态势。

央行警告“流动性管理” 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风暴

本报记者 史进峰 上海报道

  央行的决心和底线已一目了然,中国银行业需要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了。

  银行间市场大面积的“钱荒”、利率狂飙突进持续近一个月后,6月24日,央行通过官网首次亮明了对当前整体流动性的判断和看法:“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至于近期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乃金融市场多因素叠加结果,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份显示6月17日已经下发给商业银行的文件,委婉地点出了导致近期银行间市场剧烈波动的多种因素: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信贷资产扩张偏快;商业银行同业存款波动幅度过大、期限错配风险显现;大型银行没有充分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

  从6月6日开始,央行救市的传闻就不绝于耳,银行间市场经历了从满心期待“央妈”伸出援手到逐步走出幻想的心路历程。

  从新工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千呼万唤还不来,再到月末定向逆回购雾里看花,市场的想象力很大,但央行的态度却非常明确。

  6月24日兴业、民生等同业业务扩张显著的中小银行遭遇了股市黑色周一,平安、兴业、民生三家银行跌停,宁波银行、浦发银行跌幅也超过9%。

  6月24日,中金公司最新出炉的银行业研报,将6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飙升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同业资产与负债长期存在的期限错配,即“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配置大量非标信贷资产导致期限错配是利率走高的本质原因。”

  中国金融去杠杆化的脚步将从同业业务挤压水分开始。

  “这是我们之前所预计到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6月24日,某股份制银行高层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增长幅度不少超过了50%,问题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广东银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早在2012年审计署就对多家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大型银行利用同业拆借资金或自有资金展开投资可能蕴含的风险与监管部门进行了沟通。

  央行的底线:银行要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

  在央行看来,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这一点从金融机构超储率便可看出端倪。6月24日,财新网(微博)援引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估算上周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高达1.5万亿元,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水平,再加上6月25日法定存款准备金退缴和6月末财政增加支出等因素,本周银行体系流动性还会增加,预计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应继续上升。

  然而,对于市场而言,流动性空前紧张,并不是突如其来的闪电侵袭,更多的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6月21日,天弘增利宝基金经理王登峰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流动性紧张,即便在隔夜利率疯涨的那几天,作为资金拆出方的大型银行,头寸也是充足的,问题出在中小型的金融机构正处于2012年以来的高杠杆化过程。

  本次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危机,实质上外围中小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引发了整个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

  央行对资金面的数据和形势了如指掌,从央行的角度而言,央行更希望通过紧缩流动来推动或者倒逼整个市场结构性改革。

  早在6月20日,一份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讲话纪要便从金融机构流向市场,该纪要援引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讲话清晰表明了央行的立场。

  上述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毫不客气直指货币市场的波动问题,乃是由于部分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所致,对6月将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措施不到位。

  与资金市场流动性紧张形成鲜明反差的,张晓慧还警告了6月份前10天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猛的问题。

  上述纪要显示,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一万亿,这么快的增加历史上没有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家主要银行中有一半的银行这10天增加的贷款比其6月的限额还多,该纪要还对邮储、中信、民生、平安等多家信贷投放过猛的银行点名批评,“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出台扩张性政策,提前布局占位。”

  信贷高速扩张的背后,贷款结构不合理问题显著。据纪要披露,6月前十天全国银行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部分银行诸如恒丰、浦发票据占比超过了94%,央行认为,这不仅不可持续,还潜在风险,而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

  在中金公司看来,央行的压力,还在于今年以来,M2增速持续偏离央行调控目标值,以及2013年以来金融套利活跃导致社会融资总量虚高,这些都使得央行目前不能主动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甚至央行希望维持适度偏紧的流动性状况来迫使金融机构降低杠杆,降低后续的货币增速。

  此外,在美联储缩量QE的背景下,央行主动放松可能也会导致热钱加速流出。

  这是理解中央银行为何勒紧流动性缰绳不放松的逻辑所在。这也暗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新思路。

  去杠杆冲击波:信贷、票据、同业存款三管齐下

  对于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央行的态度非常明确,未来经济中的问题已不能寄希望于扩张政策解决,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变,既不会宽松,也不会收紧。

  央行按兵不动,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6月21日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将此轮流动性冲击波分为三波。

  “第一波冲击是银行间资金的极度紧张,这在过去一周已经发生,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第二波是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冲击,表现为票据和理财产品利率的飙升,目前第二波冲击已经初露端倪。第三波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信用收缩使得疲弱的经济加速下降。”

  6月24日,人民银行办公厅下发《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针对上述问题,央行分别做了安排:

  对于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特点,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

  对于上述反映的6月初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央行要求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

  对于同业业务风险,央行要求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

  流动性泛滥,最关键的是要堵住同业业务的口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8号文之后商业银行发展出新的规避模式,将银行非标资产转手给券商、基金、信托和保险等第三方机构,然后再运用自有资金或者同业拆借资金将这部分转售的非标资产接盘回来,这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6月21日,某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8号文规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两条红线倒逼商业银行掀起一场新的同业狂欢。

  即大量的同业资金投资非标业务,包括买入返售类科目,利用资金业务外壳做信贷业务。

  中金公司持类似观点。

  “同业业务历史上主要承担商业银行司库职能,用以流动性管理。但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表内贷款规模受限的环境下,大量配置非标信贷资产(如票据和信托受益权等),加重了同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中金公司分析。

  正如摩山投资董事长严骏伟所言,买入返售业务是银行资金紧张元凶。银行创造出买入返售业务,把信贷业务变成资金业务,把用于同业拆借的资金变成影子资产锁死,央行越放水,越被影子资产锁死。清退买入返售资产,释放同业现金流,金融市场资金就会全面宽松。

  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同业业务权限和职能,原先相对保守的一些国有大行,也开始转向激进的态势。

  尽管2010年之后,信贷审批权限向分行层面、总行层面集中已成大势所趋,但同业业务作为创新业务,审批权限在各家银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解放”态势,以中行为例,6月21日,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行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为例,建行风险管理风格谨慎,“几乎什么业务都要向总行批”,按照董事会授权规定,建行同业资产只限定在同业存放、债权投资等相对传统的领域。

  相比而言,中行表外业务审批权限相对宽松,“一级分行就可以批”,自有资金和同业资金投放可以投向各种各样的受益权,经营风格与中小银行一致。

  知情人士透露,四大行同业业务最激进的是中国银行。此前,审计署对中行境内外资金自有资金接盘理财资金,境外资金运作不规范,均有做出审计意见。

  “流动性泛滥,最关键的是要堵住同业业务的口,关键就是在同业。”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必须堵住或者说用高拨备管住用自有资金、拆借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对用境外资金的也应该控住。

  中金公司则认为,这场波动带来的深层次变化是银行业务模式的调整,商业银行必须放缓利用短期同业资金开展准信贷业务的增长速度。业务模式的调整是采用有序方式还是无序方式进行决定了银行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同业市场利率维持高位较长时间会使流动性预期进一步紊乱,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力度较大,资金链断裂。银行业务模式的调整会减少信托、票据等融资方式的资金供给。”中金分析。

  这将对银行盈利产生深远影响。

  “往后看,银行会调整同业资产的期限结构,降低期限错配程度,从而带来同业业务利差的趋势性下降。假定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利差回到2010年的水平或降低50bps,对中小银行净利润和净息差的影响分别为1.5%和2.4bps。”中金公司认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湖北规模最大银行体系金融科技研发中心落成

2021-10-25 12:30
8021

富民银行率先在银行业内发布赋能银行体系 行长孙中东一文透视构建玄机

2018-12-04 14:12
39264

四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现代银行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2018-11-12 22:50
27874

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较高 人民银行继续暂停逆回购

2018-08-14 09:11
22138

世行报告:发展中国家可从银行体系获得最大效益

2017-11-19 23:19
10743

金融孤立!美国要把朝鲜从全球银行体系中隔绝出去

2016-06-02 13:52
11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