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策:宏观调控需“短长相宜” 标本兼治
6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考察。在过去的102天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标本兼治”这些关键词给透露出了李克强的宏观经济调控策。
6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考察。这是6月7日,李克强在邯郸县裴堡东村与正在收割小麦的农机手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李春)新一届政府履新102天,调控潜行。针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如何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开出既能够治表、更能够治本的“药方”,宏观调控链条上的一系列部门都在快速行动。
“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经济内生活力、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潜力。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把有效需求挖掘出来。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李克强总理6月8日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宏观调控的一段表述,这也是李克强担任总理以来,第六次提及宏观调控需“短长相宜”,标本兼治。
在过去的102天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标本兼治”这些关键词给透露出了李克强的宏观经济调控策。
3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今年和今后工作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首先就是持续发展经济,做到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随后,3月25日,在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的境外代表座谈时,李克强强调,“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
3月27—29日,李克强赴江苏、上海调研考察,并在上海召开的两场座谈会上强调面对当前经济工作,一方面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搞好宏观调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对稳增长、增后劲具有双重作用,是现代化必由之路。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也难以稳住、更难持续。
4月12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再次强调,把握宏观政策,既要站稳脚跟,更要着眼升级。李克强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5月14日,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宏观调控部门,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制定,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结构优化,维护全国市场统一开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既要处变不惊、按预期的发展目标搞好调控,又要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超前谋划应变的调控预案。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把政府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既要有效地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又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要有效地破解当前结构调整中的难题,还要逐渐化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垫底子”。决策层“短长结合”、标本兼治的调控思路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策略保障。
改革已到“深水区”。决策层清醒的认识到,稳定经济大势,既要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更要依靠改革促进转型,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进而“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的动力”,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