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撤单背后利益悬浮:传被暂停受理2个月
6月17日,有市场人士爆料称,证监会将暂停受理国信证券保荐材料2个月,这是继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和南京证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今年以来第四家被证监会立案的投行。他认为,暂停国信证券保荐是监管层做的事情,主动项目撤单应是监管层鼓励的,而不是要惩罚的。
本报记者 孙勇杰 实习生 欧阳凯
6月17日,有市场人士爆料称,证监会将暂停受理国信证券保荐材料2个月,这是继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和南京证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今年以来第四家被证监会立案的投行。据多名投行人士证实,已在上周五获悉国信证券被证监会立案的消息。而国信证券方面则表示,尚未收到监管部门正式的官方文件。
对于国信证券受到被暂停受理保荐资料2个月的处罚,有投行人士认为2个月的惩罚期实质影响不大,关键要看证监会后续的惩罚措施。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投行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信证券一般都在业务开展方面相对较激进,而证券公司是要在创新和稳健之间找平衡的金融企业。IPO核查的撤单率并不能证明这家公司就存在危机,“恰当地说是很聪明的做法,规避短期监管风险,同时梳理项目,最大限度减少经营风险”。
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宋绍奎认为,停止保荐资格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注意发行体系的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而之所以出现当前一系列问题,企业、地方政府、券商均有责任。“地方政府看重政绩,在个别案例中存在政府默许的现象,这属于行业性问题,而本次发行制度改革会将市场清理向前推一大步,但短期内无法根治,还需徐徐图之”。
撤单23家蝉联第一
资料显示,今年3月31日,当财务自查阶段基本结束时,在主动撤单的162家企业中,由国信证券保荐的项目便占到15家,占所有撤单数量的近10%,随后在第一批企业财务抽查的30家企业中,国信证券独中6家。
而随着最后107家企业的主动撤单,国信证券又新增8家撤单项目,截至5月31日,在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冲击下,国信证券撤单量达到23家“蝉联”第一,占其68家申报企业的3成以上,占269家总撤单量的8.6%,在撤回名单中,不乏顺峰酒店、千禧之星等知名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信证券在会项目有45家占居各券商之首,但在666家的总量中占比约为6.5%,足见国信证券的承销质量明显偏低。
业内人士认为,高撤单率除了保荐质量不佳外,或与财务抽查“中弹率”较高有关,在今年的两轮财务抽查风暴中,国信证券亦都未能幸免,前后共有8家企业被审查。
今年5月,由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勤上光电和隆基股份接连遭证监会立案稽查,勤上光电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隆基股份则是因无锡尚德的拖累,追加计提坏账准备9077万元,导致其2012年亏损5467.22万元,同比下滑118.61%,其2013年一季报继续亏损1591.83万元,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股业绩“变脸王”,而隆基股份直到去年4月11日才实现上市。此外,由国信证券保荐的科恒股份、中颖电子、慈星股份三家公司净利润下滑也超过五成,分别为77.3%、61.76%、58.7%。
他认为,暂停国信证券保荐是监管层做的事情,主动项目撤单应是监管层鼓励的,而不是要惩罚的。另据了解,目前国信证券正在保荐的拟IPO项目有60多家,业内分析认为,此次暂停受理推荐发行申请材料不会对这60家的IPO进程产生影响,但假若证监会后续惩罚措施落地,国信证券的“投行大哥”形象或将一去不复返。
有多年投行从业经验的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建中告诉记者,国信证券的市场程度比较高,做中小板企业有特色,但投行确实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做得多并不意味着做得好,比如平安证券,而企业选择券商不是因为其专业水平高,整个证券市场都存在这样,企业本身存在问题往往会找愿意配合的券商。”
跌破股价 市值缩水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至今年6月,国信证券首发上市的新股96家有51家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破发率高达53.1%,其中包括荣盛石化、佳士科技、亚星锚链等在内的9家公司股价低于发行价50%,在这96家上市公司中,65家出现不同程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下降,占比高达67.71%。
另有统计发现,单在2010-2012年期间,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83家公司中,便有71公司的市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比例高达85.5%,其中20家公司上市首年即出现净利润下滑,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亏损,其中缩水幅度最大的为坚瑞消防,公司市值缩水达到78.1%,荣盛石化、昌红科技紧随其后,缩水幅度都超过70%。83家上市公司合计缩水1698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坚瑞消防的股价在上市首日一度劲涨127%,然而上市第二年,坚瑞消防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降,2011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46%,净利润大幅下滑了51.24%,股价也一蹶不振走上漫漫下跌路。此外,荣盛石化上市后半年内股价一度走高至39元高位,随后在整整两年时间内,股价震荡下跌至不足9元;昌红科技的股价则是从最高30元跌至最新8.8元,市值缩水70.25%。
在上市公司业绩频频变脸、市值缩水、股价跌破的情况下,国信证券的承销保荐费用却高得令人瞠目结舌,稳赚不赔令许多投行人士大为羡慕。资料显示,在2012年IPO放缓期间,国信证券然保荐的22家公司IPO,承销保荐费总收入便有8.63亿,比第二名中信证券多出了近1.3亿元。仅在2010-2012年,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83家公司便为其带来了34.6亿保荐费用。
今年1月29日,网络上曾爆出猛料称,“国信证券投行部相关负责人年终奖达到8000万”。尽管随后国信证券迅速发出澄清消息,宣称传言并不属实,但国信证券投行部门依然是坊间热议的焦点,有券商人士向记者坦言其很羡慕,“国信证券是非常市场化的,一个营业部老总一年年收入行情好都可以到几百万乃至上千万”。
该券商人士表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金融行业是非常需要的,这样可以留住优秀人才和稳定队伍。事实上,这来源于国信证券的“重赏策略”,目前,一般券商对于投行保代的项目提成在30%左右,但像国信这样实行保代项目承包制的券商给予投行保代的提成则可能超过60%。有业内人士评价此种项目承包制就像个体户模式,项目组领导自主设定人员招聘、人员分配、项目分配,甚至奖金制度,有利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黄建中表示,国信证券提成非常多,激励相当充分,他有不少业界朋友都跳槽到国信证券,但他同时指出,激励多也意味着埋藏不少隐患,一旦跟个人利益相关,就可能产生造假、欺骗等其他问题。
隐秘利益链
随着多家上市公司的保荐项目的撤单,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被指“自卖自夸”。据人民网财经统计,国信证券自2010年以来,对其保荐的15家公司发布了33次研报,评级无一例外均为“推荐/谨慎推荐”。这15家公司中,7家跌破发行价,2家业绩出现变脸,2家涉及国信证券直投和影子创投公司和泰成长。其中,滨化股份、尤夫股份、长盈精密、内蒙君正等公司被国信证券多次推荐。而在2011年至2012年5月底,国信证券对其所保荐的安居宝、数码视讯、加隆股份、誉衡药业、内蒙君正等7家股价破发公司共发了14份报告,但仍未能挽回破发颓势。
有证券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国内的研究所研究报告病没有太多的限制,“自卖自夸”只能说明研究人员站的角度不同而已。黄建中指出,这在市场比较普遍,虽然自卖自夸本身有广告成分,无可厚非,但必须真实,而不能对投资者存在虚假误导,否则就是犯罪。
事实上,早前媒体对国信证券不乏溢美之词,称其充满了创新的‘血液’,多次在业内有‘首创之举’,也因此催生了多项‘业务第一’。然而,国信证券在IPO上的粗制滥造也早有前科,2010年,原国信证券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因PE腐败便引起业内震荡。
而国信证券数度携手和泰创投联袂出演资本大戏屡遭诟病。
公开资料显示,和泰创投成立于2009年4月,距三川股份增资仅间隔2个月,注册资金为1.36亿元,该公司持股比例分散,40名自然人股东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其中有17名在其任职的公司担任总经理或董事等高管。
而双方首度携手亮相,是2010年3月26日上市的三川股份。当时,国信证券兼任保荐、直投和财务顾问“三重角色”。2009年6月,国信证券直投子公司国信弘盛斥资780万元认购三川股份200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5.13%;同时,和泰创投出资132.6万元认购34万股股份。
而2011年4月过会的恒大高新,被业内认为彰显了国信证券与和泰创投的紧密度。2009年底,恒大高新冲刺创业板IPO被否,后改聘国信证券担任保荐人,随后和泰创投也尾随而至。2010年3月,恒大高新新增注册资本400万元,引入达晨创富等4名外部股东,入股单价为10.5元/股。其中,和泰创投认购了100万股。
事实上,国信证券与和泰创投的亲密关系也引起监管层关注,三川股份、安居宝,均专门就和泰创投股东与国信证券有关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出具过专项法律意见书,证明双方不存在关联或代持关系。而自三川股份之后,国信证券保荐的部分项目亦有国信弘盛参股,但和泰创投和国信弘盛再未同时现身于同一项目。
在国信证券的IPO项目上,和泰创投多次火线入股,以低廉的价格获取股权,时机把握精准,谈判能力、成功率和收益率之高,堪称“奇迹”。这样一种方式也被业内称为“印鱼创投模式”,它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即使券商保荐人与创投机构达成利益媾和,亦难以被外界知悉,更难被监管和处理。业内人士指出,国信证券与创投机构的利益媾和,最终受损的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印鱼模式是业内诟病的PE腐败,应该禁止”,黄建中对记者分析表示,“企业自己做的投行项目其相关企业不能买,即便企业持有不多,因为如果自己购买股票的话,企业就会不惜一切致力于造假作弊,给市场带来很大隐患,投行本身在证券市场扮演中介机构的角色,基本原则是利益独立。”
有券商则分析表示,这并不构成硬伤,实际上这个在美国是合法的,包括国信证券自己都可以投资。
(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