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夜:期货公司股权含金量陡增 中国人寿2.8PB入股中粮期货
中国人寿在上述年报中披露的收购细节表明,中粮期货的股权在最近一次增资中已高达每股4.52元。而去年四季度以来亦有大幅增资动作的万达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也一般被认为有望冲击首批IPO期货公司。
罗文辉
尚未在股票市场上有过公开发行上市(IPO)记录的期货公司,其股权价值几许?
在这个曾经穷到只剩遮羞用的期货经纪业务特许牌照可供拍卖的金融服务行业,已经有中国人寿(601628.SH)为入股中粮期货开出了每股4.52元的真金白银价,市净率(PB)达2.8倍。
中粮期货夺标
中国期货业协会(下称“中期协”)自上月中旬相继披露的约130家期货公司的2012年度财务信息显示,去年四季度分别增资至15亿元、17亿元的中证期货、中国国际期货连续改写了前年广发期货创造的11亿元最高注册资本纪录。但在衡量资本实力的净资产这项指标上,中粮期货分别以22.46亿元夺标。
中期协网站显示今年1月9日中粮期货正式完成注册资本和股权的有关变更手续,中国人寿3月底公开的2012年年度报告则披露,去年12月26日该公司已出资13.39亿元收购中粮期货35%股权,而成为持有后者2.96亿股本的新股东。
中国人寿在上述年报中披露的收购细节表明,中粮期货的股权在最近一次增资中已高达每股4.52元。2011年底,注册资本5.5亿元的中粮期货净资产8.81亿元,合每股1.6元,也即中国人寿付出了相对原每股净资产溢价1.8倍的收购价。
其实,两年前中国国际期货总计3.875亿元吸收合并珠江期货时,也曾开出以1.5亿元现金及合并后存续公司的2500万股权(按每股作价9.5元折合2.375亿元)为对价的并购方案。但这一度震惊业内的期货公司股权收购案,因以换股为核心且有刻意压低现金收购成本的嫌疑,其每股近10元的收购价纪录很难为业内认同。
而中国人寿为收购中粮期货35%股权付出的却是每股4.52元且多达13亿元现金的真金白银,况且其收购目标并非那早已不再新增的期货业务特许牌照。
2006年备战股指期货热潮涌动时,一些期货公司虽然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甚至账面净资产因累年亏损已近零,仅凭那一纸期货经纪业务许可的空壳价也能卖出个上千万元。之后水涨船高,出让控股权的优质“空壳”也一度逼近亿元价。
不过,从中期协公开的行业内财务数据来看,近几年来优质期货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也大都在1.2元左右,能超过1.5元的已属凤毛麟角。这不仅说明期货行业依靠利润积累的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自2006年以来的历次增资扩股也因吸引力不足普遍缺乏高溢价。
IPO助推股权升值
中国人寿每股4.52元参股中粮期货,已为期货公司股权的市场化报价树立了新标杆。
而业内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对期货公司IPO即将开闸试点的预期推动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期货公司新一轮增资潮,并助推了期货公司股权的大幅升值。
去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期货分析师大会”上,证监会有关领导首次公开表态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公开发行上市,且透露截至2011年底,已有十多家期货公司的主要指标达到了主板上市的标准。
不久,浙江、上海等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又公开表态支持本地的龙头期货公司上市融资。而去年四季度起在期货业内掀起的新一轮增资潮,其中很大一部分与IPO前亟待完成股权结构的最后调整、优化有关。
以中期协网站公告的已完成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的5家期货公司为例,除永安期货外,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弘业期货、鲁证期货均在相继完成改制的同时,进行了必要的股权结构调整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其中,南华期货在去年12月的最新增资中,引入了多达十家的持股不超过3%的新股东,而瑞达期货、鲁证期货则均在去年下半年两次增资。
且依据中期协公布的数据,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弘业期货的每股净资产分别达2.21元、1.79元、1.60元。以上述每股净资产值仍可推测这三家公司增发新股时均应有着可观的溢价。
而去年四季度以来亦有大幅增资动作的万达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也一般被认为有望冲击首批IPO期货公司。
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中国人寿13亿元现金入股中粮期货,不仅因为后者近三年的净利润均近亿元,或还有着备战股指期货及国债期货的更深远规划。
去年10月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及《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后,拥有千亿元国债、股票资产的中国人寿也急需最可靠的交易金融期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