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体制改革分工敲定 专家建议注意生产布局
几毛钱的蔬菜从田里一路走来,到餐桌上时,已经变成几块甚至十几块了,中间环节“多如牛毛”是很大原因。” 李国祥认为目前的问题是蔬菜生产的布局有问题,“北京的蔬菜大多靠从外省长距离运送过来,近些的是从山东寿光,远些的甚至从南方地区。
菜贱伤农民,菜贵伤市民。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天入地,险象环生。“豆你玩”、“糖高宗”、“蒜你狠”、“姜你军”一系列新词让人应接不暇。
几毛钱的蔬菜从田里一路走来,到餐桌上时,已经变成几块甚至十几块了,中间环节“多如牛毛”是很大原因。
如何消除过多的中间环节,打通流通的“任督二脉”,已经成为平抑农产品价格的当务之急。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这一分工方案是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续集,连续的文件下发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参与到这一意见起草和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微博)对此持审慎的乐观态度,在他看来,国务院出台的办法虽然能够降低一部分流通环节和费用,但根本性的市场准入问题和土地制度不解决的话,农产品价格的上蹿下跳恐怕也难以得到根治。
此次方案提出,要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产品展销中心、直销店等产销衔接方式,在大中城市探索采用流动售卖车。
方案同时提出:要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智表示,农超对接这些年一直都在做,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市民发现实际上超市里的蔬菜比早市和路边摊贩还要贵,原因是超市的进场费比市场里的位租还要贵,至于那些路边摊,不存在租金问题,价格就更便宜。“问题不在对不对接,而在于放开市场,例如北京有些小区不让小贩在路边随便摆摊卖菜,说影响市容,一禁止,市容是不影响了,可小区住户去买菜不方便了,跑到超市买则要贵很多。”
李国祥认为目前的问题是蔬菜生产的布局有问题,“北京的蔬菜大多靠从外省长距离运送过来,近些的是从山东寿光,远些的甚至从南方地区。中间环节就是再省,这些运输费和储藏费总省不了。”
李国祥认为,一些大的城市周边应该多留些土地建蔬菜基地,保证城市的供给率,“当然不是说做到完全供给,这不太现实,成本也太大,但是也应该留一些地,不能都开发成房地产、工商业工地。”
“以前老北京城里的蔬菜水果基本都是郊区果农菜农供应的,运到城里来的时候,蔬果的气都没断呢,果子上都带绿叶子,又新鲜,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