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盈利向好打开中国股票上涨空间
A股市场的走势似乎很难被当作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首席策略师郭强盛(Jonathan Garner)通过对MSCI中国指数的长期跟踪,认为该指数能最早提前两个季度反映中国经济的变化。中国制造业的门类齐全,流失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比如纺织、制鞋等影响并不大,相反应视作经济转型的成果。
A股市场的走势似乎很难被当作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首席策略师郭强盛(Jonathan Garner)通过对MSCI中国指数的长期跟踪,认为该指数能最早提前两个季度反映中国经济的变化。
MSCI中国指数针对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权。根据郭强盛预测,MSCI中国指数以及H股指数今年的目标涨幅在20%左右,而这主要基于成份股良好的盈利表现。目前,MSCI中国指数的静态每股盈利水平正处在历史最高点。
在去年11月的一次专访中,郭强盛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已经吸引国际投资者重回境外上市的中国股票,从而推高了MSCI中国指数以及H股指数,全年的涨幅达到20%。在经历了2个月的时滞之后,A股市场也终于对经济数据做出了反应。
“今年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近日郭强盛对本报记者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的确不好,可能是由于农历新年来得比较晚,以及闰年因素的影响。二季度的情况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公司的盈利是在转好的。”
郭强盛表示,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周期性行业何时转好,但是其他一些非周期性行业不乏亮点。比如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去年相关公司的盈利同比增长30%。零售业尽管有好有坏,比如女鞋的情况不乐观,但是总体上还是有15%到20%的增长。
唱空中国的外资机构总是把目光放在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及与此相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崩溃。但摩根士丹利并不认为这些风险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相反,在郭强盛看来,越来越多的微观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正在显现成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因素越来越重要。
“我们认为消费占GDP的比率不是官方数据声称的35%,而是46%。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但却在一直增长。”郭强盛说。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升值的一定容忍度,也表明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内需引导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事实上,MSCI中国指数中的消费行业表现一直与消费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变化高度相关。
即使在地产和银行等周期性行业,由于盈利情况良好,加上估值处在历史低位,这些股票看起来吸引力也不错。“银行业保持着5.5%的分红率,动态市盈率只有6倍,当然它也受到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和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郭强盛说。
在制造业基础方面,郭强盛认为中国的优势很难逆转。他为记者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11年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是1.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三个金砖国家,加上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其制造业附加值的总和仍然比中国少30%。
中国制造业的门类齐全,流失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比如纺织、制鞋等影响并不大,相反应视作经济转型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作除本土之外最重要的市场。这些企业在中国建立了生产、物流和销售体系,这些都很难被人力成本更低但是基础设施匮乏的东南亚国家取代。此外即使考虑升值因素之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相当的优势。
郭强盛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改革推进的速度。“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浮动、资本账户放开管制,以及中央向地方政府下放财权、税权,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等,都是积极的因素。不过我们还需要看到更多的细节才能下结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