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效应显现 机构资金“弃债奔股”
资金的跷跷板从来都不愿在水平位置多做停留。
随着股市赚钱效应的显现,包括保险资金、基金乃至QFII在内的机构资金纷纷舍弃“跷跷板”的“债市方向”、转而选择“股市方向”。
股市吹响机构资金“集结号”
在部分宏观指标向好、政策密集出台的刺激下,近期A股保持了整体延续震荡上行的格局。这也使得部分踏空的资金加快了回流股市的脚步。种种迹象表明,外围资金已开始大规模涌入股市,包括保险资金、基金在内的机构资金也撤离债市,转战股市。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基金的债券托管量为10951.88亿元,较去年末减少878.02亿元;而去年9月份以来,基金单月债券托管增量便呈持续回落态势,去年12月份托管增量仅为34.77亿元。
与此同时,同为跨市场机构的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也相应减持了债券资产。1月末证券公司债券托管量为923.35亿元,较去年末减少371亿元,减幅达到28.66%;保险机构债券托管量为13755.56亿元,减少195.54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去年四季度以来单月托管增量也呈回落态势。更有媒体报道,前四大基金公司——华夏、嘉实、博时、南方在1-2月初大量抛售债券,中长期债券几近清空。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增量资金入市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借道偏股型基金——据悉,从今年年初开始,有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加大了基金申购力度,而风险较高、股票仓位较重的基金是主要投资对象。
与统计数据形成呼应的是市场的表现,以春节后的几个交易日为例对比:2月2日,牛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企债指数、国债指数双双收出阴线,而股市却以上涨1.06%迎来开门红。2月3日,上证国债指数大跌0.4%,创下了2005年11月9日以来38个月内的最大单日跌幅。反观股票市场,当日却走出放量突破的行情,其中,沪市成交金额较前一个交易日增长了50%以上。同时,股基和债基的业绩也呈现出“跷跷板”态势。与去年股基惨不忍睹,债基一路上扬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月11日, 164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17.52%,其中涨幅最高的中邮核心优选(行情,净值,基金吧)达到了33.08%;而同期81只债券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了0.83%,只有12只债券型基金实现了正收益。
资金趋势短期难以转变
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基金对于债券的主动抛售行为从去年四季度已经开始,不少偏债和偏股基金在第四季度期间的债券仓位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不少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还明确表示,计划一季度降低持债比例,并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毕竟,债市在经历2008年下半年大幅度上涨行情之后,随着降息空间的减弱,同时债券收益率下降幅度已透支了预期,债市累积风险已引起了众多机构的关注。尤其在股市出现结构性机会时,基金获利回吐的意愿开始走强,机构持债的谨慎心态明显,2009年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投资难度加大。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是,基金公司员工“喜股厌债”的情绪十分明显。统计显示,2008年11月至2008年年底,在6只有基金公司员工参与认购的基金中,4只是偏股型基金,2只是债券基金8只基金没有基金公司员工参与认购,其中5只是债券基金,仅有2只是股票基金,另外一只是保本基金。从认购份额上来看,债券基金最大的一笔员工自投来自于申万巴黎添益宝基金,该公司员工认购了20万份。而股票基金中最大一单员工自投来自中海蓝筹灵活配置股票基金,该公司员工认购499万份。二者相差近25倍。“前期债券基金收益颇丰,这在一定程度透支了未来的投资空间,因此2009年债券基金机会应该不大,但股票基金则不一样,由于前期股市的深跌,股票基金可以较低成本建仓,一旦股市反弹,收益也会比较可观。”这是基金公司员工“区别对待”自投资的主要原因。
从短期因素分析,目前影响债市主要仍然来自对于近期降息预期空间的收窄。如果近期经济数据继续乐观,市场再次预期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将不支持债市走强。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对偏债型基金收益将有直接影响。
近日公布的1月份信贷扩张数据也从三个方面对债市不利。首先,债市与银行存贷比有较大的关联性,信贷大规模投放会改变银行资产配置策略,导致银行对债券投资比例的减少;其次,信贷的大规模投放让市场看到经济复苏的希望,改变对实体经济的悲观预期,也不利于债市;另外,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导致权益资产价格上升,也会对债券市场形成资金分流。
另外,基金等投资者减持债券资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债券净供给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