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跑马圈地”各显其能银行系“子凭父贵”
基金子公司的业务如今风生水起,而依托各自的背景,各家在“跑马圈地”的业务拓展时更是各显其能。继南方、易方达、华夏、嘉实香港子公司获得Q FII资格后,汇添富、大成、博时等第二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均上报了Q FII资格申请。
基金子公司的业务如今风生水起,而依托各自的背景,各家在“跑马圈地”的业务拓展时更是各显其能。其中,相比于还在辛苦拉业务的普通基金公司,银行系背景的“富二代”们更是借着天然的优势乐享其成。
6月1日,新《基金法》将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券商、保险、私募等各路机构都将可以从事公募基金的业务,一个大资管混业竞争的格局即将出现。而面对财富管理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不少基金目前都将很大的精力集中于子公司业务,而收效也是十分显著的。近日就有消息称,来自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成立三个月后,旗下子公司业务带动的规模增量达到1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该公司目前旗下所有公募基金的总规模。
继南方、易方达、华夏、嘉实香港子公司获得Q FII资格后,汇添富、大成、博时等第二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均上报了Q FII资格申请。海富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5月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 FII)业务资格,并正计划上报Q FII额度。有消息称,与海富通香港子公司同时获批Q FII资格的或许还包括此前一同申报的多家基金公司。业内人士介绍,基金子公司在获取Q FII资格后,即可申请投资额度。与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 Q FII)以单一产品申请额度不同,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申请的Q FII额度是公司整体投资额度,并不细分到产品,这将增加香港子公司使用Q FII额度的灵活性。
除了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可依靠的股东背景对于这些基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民生加银、新华基金、东方基金、财通基金、英大基金、国金通用和方正富邦等在内,在传统公募业务增长上遭遇瓶颈的多数中小规模基金公司更是寄于子公司业务更大的希望。据悉,新华基金4月19日成立的子公司深圳新华富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将旗下原专户业务纳入子公司之后,该公司目前还在和股东方新华信托协议,将接手一单百亿规模的银行通道业务。如果业务顺利,子公司业务将迅速超过原公募业务的规模。
除了有信托背景的支撑,银行系的“富二代”们也绝对备受关注。有消息称,目前工银瑞信基金子公司工银瑞信投资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百亿体量,在此之前,该公司的主要业务项目为幸福城市系列,投向于符合城镇化建设的民生工程领域以及投资于票据业务的产品。而工银瑞信投资公司近日也正在筹备收益权转让业务,包括依托银行进行的股权质押融资等,这一系列业务均依托于银行系统中准备发行信托类产品的项目,以及大批票据业务需要通过类信托发行理财产品来转移到表外的业务优势,直接对接工商银行的资产池。
有着民生银行支持的民生加银也同样抱有很大期望。“我们在子公司这块,希望能贡献更多的利润。子公司会做很多非标准化产品,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而风险管理承受力和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因而它的收费相对更加灵活,所以这块我们抱着比较大的期望。”民生加银总经理俞岱曦在近日与媒体的交流会上表示。
“我们从去年开始积极准备做资产管理公司,即子公司,包括怎样和股东民生银行的资源去对接,做好类信托、主动管理型信托,未来涉足PE投资等等。”俞岱曦指出。
“目前以民生银行为核心的"亚洲金融联盟"囊括约30家城商行和保险机构,按照公司已有的战略设计,与这些机构搭建合作模式均是未来民生加银子公司业务的重要出口。而公司与其它银行的合作也已经开始运作。”据民生加银人士透露,民生加银资管公司筹备成立至今,项目储备规模已超过千亿元,立项规模超过了600亿元。储备业务类型将涵盖委贷、票据、股权质押、定增、资产收益权、股权投资等。
不过,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也指出,由于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业务监管存在空白,政策上不可能长期允许一个市场主体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政策优势,预计下一步将会出现更为细致的管理方案。“子公司不是挖几个人、带点项目,这个摊子就能支起来,风控才是最核心的部分。作为轻资产公司,一旦有一单折了,出现一笔坏账,可能一百笔的盈利全部给吐回去,甚至把本都赔光。所以我们在公司业务内部设置上将"风控"放在首位。”俞岱曦指出,“传统公募业务因为时间比较长,监管也比较成熟,同时又是公开的,很多是标准化的产品。而对子公司而言,非标的东西多了以后,风险还会滞后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