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待走出“循环不经济”困局
在资源国情约束和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下,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国“循环不经济”问题格外突出。这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政府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制约机制等,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资源国情约束和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下,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国“循环不经济”问题格外突出。
5月23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新华社副总编辑彭树杰表示,我国现在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摆脱粗放型经济的过程之中。一方面在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方面,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怎样通过各种方法消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所以,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容易形成一些误区,比如无视当地的实际条件,建造一些看上去好看,实际上只是空中楼阁的项目,陷入为“循环经济”而循环经济的怪圈,甚至在一些地方循环经济变成了一种掩体,可以为污染重资源消耗多的企业打掩护。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寻寰中也在论坛中说,目前我国铁矿石和铝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循环经济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经济,抓住了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但我国资源利用的“循环不经济”问题突出。
寻寰中表示,从微观领域看,循环经济只注重循环、不注重经济,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动力。在苏南,不少纺织企业有中水回用系统,技术比较成熟,但不见投入使用。原因是要达到标准每吨水的处理成本,远高于当地每吨自来水价格,在现有水价体系下无利可图。这样的例子到处都可以看到、找到。当前不少企业的循环经济,能够循环起来,但不经济。这将致最先进的技术难以得到推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动力会逐渐减弱。
他说,发展循环经济存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而政策和政府调控手段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方法。美、日、德等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体现了驾驭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意识。日本建立了政府主导和驱动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美、德建立了国家战略规划法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短期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企业不愿加大循环经济投资。这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政府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制约机制等,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