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算法颠覆贸易格局 中国式顺差被高估

2013-05-28 11:21616

我们以离岸价统计代表全球贸易总规模,可以得见,增加值统计的全球出口额(即对应的全球进口额)10.06万亿美元只是国境线传统统计方法16.03万亿美元的62.7%。正如前文所理解的“韩国—中国—美国”的最终价值120美元的产品贸易,增加值贸易统计为120美元,但国境线统计则为220美元。

  原标题:外贸新算法颠覆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式顺差被大幅高估


  星岛环球网消息:《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外贸新算法颠覆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式顺差被大幅高估》,全文如下:

  全球贸易失衡一直被定义为最主要的全球失衡,加之对汇率问题、就业问题,乃至2008年金融危机责任论的延伸,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实际上是近年国家间经济外交的主要角力场。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衡量标准,是各国以国境线为统计基础的贸易顺差、逆差统计。但实际上,在跨国投资、产业转移等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区别于过去的最终品贸易,以国境线为统计标准的贸易顺差、逆差体系,扭曲了中间品贸易的本质。

  2012年,OECD-WTO共同开发出的“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算法研究发现,传统的以国境线统计方法大幅高估了全球贸易的总规模,以及全球贸易的失衡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更符合事实的“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计算方法,中国对美国等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顺差幅度被大幅下调,中国对日本、德国等的顺差甚至被修正为逆差。OECD-WTO共同开发的“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更符合真实的全球贸易图景,在这一图景中,全球失衡被重新定义。这一真实图景有利于认识更真实的全球贸易格局,有利于中国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全球贸易地位,有利于各国更好地把握汇率方向,有利于全球经济外交寻找到真基础。

        完全不同的两种算法

  传统基于国境线的贸易统计体系,与该“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区别主要在于统计口径。

  从统计口径而言,传统算法以各国海关统计的出入境数据作为统计基础,记录的是一个产品跨越各边境过程中的整个价值。简单来讲,任何一项出口货物每出入一次边境就会作为进口或出口进行一次计算。

  而贸易增加值算法则不同,增加值贸易计算商业流动在垂直贸易链条中每一步骤的净额。该算法仅计算一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中的真实增加值部分,OECD-WTO赋予其的概念名称为“一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部分”,只有这部分才被作为本国真实的出口增加值。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出口货物的增加值包括货物总价值减去直接或间接投入物,还包含了用于货物生产的所有国内中间货物和服务。

  从方法角度讲,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部门增加值并无差别。部门增加值等于产业产出的最终价值,减去其从其他产业购买或进口用于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任何出口的国内成分将包括从出口工业部门中增加的直接价值和生产过程中间接体现的其他国内部门的价值。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测算包括在进口中的投入物的国内成分。

  我们构造一个涉及韩国、中国、美国三方的电子产品贸易统计。该产品的国际贸易流程如下:

  1.中国从韩国进口100美元的核心部件;2.中国进一步加工组装至该产品最终形态价值120美元;3.中国将此120美元产品出口到美国。

  按传统国境线统计体系:

  中国从韩国进口100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120美元。这次国际贸易,形成中国对韩国100美元贸易逆差,中国对美国120美元贸易顺差。中国总体贸易顺差增加20美元,总贸易规模增加220美元。

  按增加值统计体系:

  韩国对美国出口100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20美元。这次国际贸易,形成韩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00美元,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0美元。中国总体贸易顺差增加20美元,按增加值计量的总贸易规模增加20美元。

  比较以上两个不同的统计体系,我们发现:

  1.中国总贸易顺差规模20美元没有变;2.中国对美国顺差从120美元,缩减至20美元;3.韩国从对中国100美元顺差,变为对美国100美元顺差;4.全球贸易规模从220美元,缩减至120美元。

  在全球贸易之初,国际贸易以最终品贸易居多,以海关统计的出入境为基础的传统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的国际贸易状况。但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尤其是以跨国投资、加工贸易的加深,全球供应链不断被打碎拉长的情况下,许多生产步骤在各个国家进行,中间产品在供应链各国间流动,这种以国境线为基础的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凸显,因为中间品每次跨国流动、每次交易都会完全按照价格和总价值记录起来,这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并且难以准确计量各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真实图景。

  尤其是对处于价值链下游的国家而言,这种重复计算尤其明显。以中国为例,尽管在整个苹果手机的生产中,中国只负责最后的整机组装,该环节的增加值在整个苹果出厂价值中占比不到10%,但按传统方法计算,在中国的出口当中涵盖了该产品生产线上的所有上游国家的增加值。

  而增加值统计方法则不同,该方法在每个国家只统计由该国提供的增加值。譬如统计中国对苹果的增加值,就会将上游产业链上的国家提供的增加值减去,这一统计明显要比国境线统计更接近现实。

  此外,传统的海关统计一般是出口额统计离岸价,进口额统计到岸价,这会导致全球进口总额与全球出口总额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非贸易差额(运费和保险费),而新的增加值统计方法统一使用离岸价,从而避免了因为非贸易因素产生的各国贸易差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贸易增加值法是更加适应全球产业链细碎化现实的统计方法,也更能真实反映现实的国际贸易现状,因此也将作为本报告的主要测量维度。

       全球真实增加值贸易规模为传统统计方法的60%

  从全球贸易规模而言,按传统统计,2008年全球出口总额超过20万亿美元,进口规模也超过了20.3万亿美元。而根据增加值算法,全球进口和出口总额均为12.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仅为24.2万亿美元,是传统统计进出口总额40.31万亿美元的60.3%。2005年增加值统计的贸易总额16.1万亿美元,也仅是传统统计26.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61.6%。

  同样按传统基于国境线的统计算法,2009年全球出口额16.03万亿美元,进口额18.71万亿美元,总额34.74万亿美元。但按增加值统计,全球出口额为10.06万亿美元,进口额10.05万亿美元,总额仅为20.11万亿美元。增加值算法得到的全球进出口规模是传统算法所得数值的57.9%。

  综合新统计方法数据的2005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数据,贸易增加值算法得到的进出口总额仅约为传统算法的六成左右,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我们以离岸价统计代表全球贸易总规模,可以得见,增加值统计的全球出口额(即对应的全球进口额)10.06万亿美元只是国境线传统统计方法16.03万亿美元的62.7%。

  这意味着传统算法对全球贸易的高估。正如前文所理解的“韩国—中国—美国”的最终价值120美元的产品贸易,增加值贸易统计为120美元,但国境线统计则为220美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18年1-2月我国农产品贸易统计快报

2018-03-29 16:37
15435

2017年1-3月中捷双边贸易统计数字(捷方统计)

2017-05-25 14:34
2975

国际贸易统计 方法为何改变

2013-08-29 11:23
1298

国台办:已着手研究解决贸易统计数据差异问题

2013-05-30 15:24
915

国台办:两岸成立统计工作小组探讨统一贸易统计标准

2013-05-29 13:52
1299

海关总署:“水客”所携奶粉不在贸易统计范围内

2013-04-10 16:45
87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